【农业技术】什么是水稻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种植大户必须弄明白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6日 09:19:14 浏览量:1575水稻种子萌发进程
分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植物产生的分枝,一般有多少分蘖,是从接近地面的数量来算的。分蘖也有级别之分,比如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如果生长条件好的话,一些植物会出现第三分蘖、第四分蘖。以种植水稻来说,在分蘖上面,大家讨论得最多的不是分蘖的多少问题,而是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问题。那到底什么是无效分蘖?什么是有效分蘖呢?肥料湘军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
水稻分蘖的发生与生长
1、水稻分蘖的发生规律
水稻的主茎般有11-18个节,基部每个节都能长出一张叶,每一片叶的叶腋间都有一个分蘖芽。以后随着主茎叶片数的增加,新的分蘖不断产生。同时,当每个分蘖本身长出第3片叶时,就在分蘖芽鞘上长出分蘖芽鞘分蘖。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出生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出生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2、水稻叶蘖同伸规律
当某一叶开始出生时,其下位第三叶的叶位节上的分蘖与此同时生长。如某叶以N表示,则N-3的叶位节开始出现分蘖。例如,当主茎第5叶出生时,在第二叶位节上的分蘖芽开始长成分蘖。分蘖再产生次一级分蘖,其发生规律也完全相同。所以,只要条件适宜,某一主茎叶出现,必有若干分蘖与它同期出现,这些分蘖叫做该主茎叶片的同伸分蘖。例如当主茎第9叶出生时,第6叶节上长出一个一次分蘖,在第3叶节位上长出一个二次分蘖。由于这两个分蘖同时伸出,所以叫分蘖的同伸关系。叶蘖以及分蘖之间的同伸关系,都是分蘖发生的内在规律,但是这个规律能否实现,与肥水、密度、气候、土质等外界条件关系密切,如果某个分蘖发生时,环境条件不适宜,这个节位的分蘖就不再发生。因此,生产上要掌握好时期及时促进。另外,根据主茎新出叶的叶位,可以推测分蘖发生的早迟和节位高低,作为预测分集是否有效和分蘖穗大小以及制种上的花期早期预测参考等。
3、影响分蘖发生的内外因素
水稻分蘖发生早迟与多少,除与品种的分蘖特性有关外,还受到内部因素与外界条件的影响。
(1)内因:分集初发生时所物的养料。全靠主茎通过维管束系统输送供给,而维管束数目的多少和相细又与秧苗的壮瘦有关,壮秧的分蘖芽中的维管束数目多而且粗壮,有利于养料输送。所以维管束在植株体内的连通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分蘖发生的养料来源。(2)外因:温度、水分、光照、无机营养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分蘖的发生。水稻分蘖发生最适温度为28- 32℃ ,在有效分蘖期内,日均温在22℃以上,白天最高温度在40℃以下,即可满足分蘖发生的要求。分蘖期浅水勤灌,特别是日浅灌夜深灌,有利于提高泥温,从而促进分葵的发生和生长,另外,插秧过深,就会使分蘖处于温度较低,通气不良的状况下而分蘖缓慢。
气候条件方面,如阴雨光照不足,稻苗同化产物少,使叶片与叶鞘伸长快,苗细瘦,不利于分蘖的发生;反之晴天,稻苗叶鞘短,植株健壮,则分蘖发生多而快。无机营养对水稻分蘖影响较大,特别是氮素影响最显著。因此,土壤肥沃,施肥早而多,分蘖发生早而多。水稻无效分蘖过多,除了晒田控水控氮之外,还可以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控制水稻过多的无效分蘖。
水稻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1、有效分蘖
达到三叶的分蘖根系能够吸收土壤养分,而且具有足够的叶面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需要,最终成为有效分蘖。因此,根据叶蘖同伸关系,分蘖必须在主茎拔节前15天左右抽出,才能在主茎拔节时达到三片叶,进而发育为有效穗。分蘖发生越早,在主茎拔节时叶片数越多,根系也越发达,独立营养的能力更强,成穗率更高,稻穗也会越大,所以在生产中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多争取低蘖位分蘖发生,是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足穗的关键。另一方面,主茎拔节后水稻植株各器官均进入迅速生长阶段,根系吸肥量相应增大,若此时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一部分较大的分蘖也会陷入生长停滞,最终枯萎死亡。及时、适当施用分蘖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分蘖成穗率。如果分蘖总数过多,则应及时控制稻田水分、养分的供应,采用晒田等措施抑制植株过分旺长,促使一部分分蘖死亡,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水稻插秧后,叶片不断增加,分蘖持续发生,群体叶面积越来越大。在拔节期前后,群体光照情况往往已成为明显影响植株生长的条件。如果群体过度繁茂,一些较大的分蘖(三片叶以上)也会因为互相遮荫、光照不足而陆续死亡。
(1)分蘖成穗的规律
水稻在拔节期以前,主茎和大分藥有较多的养分运往小分蘖;拔节以后,养分主要供给主茎和大分蘖的茎杆、穗叶的迅速生长,此时小分蘖若不能独立生活,则成为无效分蘖。所以,生产上常把拔节期作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分界期。此外,根据叶蘖同伸关系,在分蘖期内,主茎每长1张叶片约5-6天。因此,分蘖必须在主茎拔节前15天左右伸出,才能在主茎拔节时已有3张叶片,能独立吸收制造营养,有成穗的可能。一般来说,4片叶以上的分蘖,基本都能成穗。
(2)外界条件对分蘖的影响,有效分蘖期的划分是相对的。
如果大田分蘖过多,荫蔽严重,处于稻株下层的分蘖即使有4张叶片,也会因光合作用条件太差而死亡;相反,如果大田群体发展适当,透光条件好,肥水条件又能跟上,这时虽然有2-3叶的小分蘖,也会进一步发育成穗。
上述情况说明,有效分蘖可以转化为无效分蘖,无效分蘖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效分蘖,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分蘖转化的条件。水稻分蘖的有效和无效,还可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即有效分蘖期=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 如某品种主茎叶片数为12片叶,地上部分有4个伸出节间,则12-4=8,即8叶以前出现的分蘖为有效分蘖。反之,无效分蘖=主茎总叶片数一伸长节间数+2。
水稻无效分蘖
水稻主茎对其分蘖的养分供应是以拔节为界限的。
在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主茎在拔节前有较多的养分供应分蘖生长,而在拔节后,由于主茎叶片、茎秆、穗的迅速生长本身需要大量的营养,对分蘖的物质供应便会急剧减少,这时不足三叶的分蘖由于不能够独立吸收养分会因营养不足而停止生长,成为无效分蘖。
无效分蘖和有效分蘖是根据成穗来决定的,如果能结实的穗,就是有效分蘖,相反,不能结实的穗或者不能抽穗的,则是无效分蘖。很好理解,据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来说,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正常情况下,早期出来的分蘖,一般会成为有效分蘖,而晚期出来的分蘖,则是无效分蘖。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分蘖,有些会变成无效呢?
水稻种植处于早期时,田间的营养充足,水稻植株还不太高,有较多的养分来供应这些分蘖的生长,而到了中后期,水稻的茎杆增长,前期出来的分蘖也要生长,而养分则在慢慢的减少,而这时候出来的新分蘖,由于吸收不到充足的营养,要么停止生长,要么营养不良,所以,就形成了无效的分蘖。
水稻无效分蘖的不利影响
水稻无效分蘖,除了自身不能结实以外,还对水稻正常生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这3点:
1、消耗养分
无效分蘖虽然不能抽穗或不能结实,但是它还是在不断的消耗养分,影响有效分蘖的生长,田间数量过多的话,还会造成减产。
2、影响通风
无效分蘖过多,田间空气的流通性就较差,在播种前,就一直提醒大家,不要过密,而无效分蘖过多,间接的使田间密度增加,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3、病虫害加重
当无效分蘖过多以后,大家可以看出,水稻生长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一些不好之处,出现发黄、发蔫症状,抵抗力相对减弱,而这时候病虫害乘虚而入,增加了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无缘无故增加农药成本。
另一方面,主茎拔节后水稻植株各器官均进入迅速生长阶段,根系吸肥量相应增大,若此时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一部分较大的分蘖也会陷入生长停滞,最终枯萎死亡。及时、适当施用分蘖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分蘖成穗率。如果分蘖总数过多,则应及时控制稻田水分、养分的供应,采用晒田等措施抑制植株过分旺长,促使一部分分蘖死亡,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水稻插秧后,叶片不断增加,分蘖持续发生,群体叶面积越来越大。在拔节期前后,群体光照情况往往已成为明显影响植株生长的条件。如果群体过度繁茂,一些较大的分蘖(三片叶以上)也会因为互相遮荫、光照不足而陆续死亡。
综上所述
生产上要做到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晒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这样只要后续能保证良好的肥水条件,主茎同化产物供应充足,一部分小分蘖也能得到主茎的养分输送,可以继续生长,出叶加快,后期也能够成穗。
水稻停止分蘖后,即可用磷酸二氢钾+速溶硼+芸苔素内酯叶面喷施,促进抽穗,提高花粉粒活性,提高授粉受精,使有效穗增多,搭好丰产架子,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来源:农业技术网
协会通知
更多- 关于举办乡村旅游研讨会暨专委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的预通知
- 关于开展“政策宣讲专辑”系列活动的通知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技协智库专家入库的函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智库成员入库的函
- 关于广东省农技协服务工作站建设认定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应用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招募2025年度“科技专家上山下乡、 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邀请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技术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高层次人才专家入库(第二批)的函
- 关于开展“科技专家上山下乡”、“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