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广东省2020年渔业主推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11:02:33 浏览量:1320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二、成果(或技术或模式)概述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将水稻种植与渔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并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技术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养鱼的稻田一般每亩可增加水稻产量10%~30%,收获水产品30公斤~50公斤。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能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也是目前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种生态养殖方式。

三、增产增效情况

采用稻渔综合种养后,一是每亩稻田水稻产量一般可增加10%~30%;二是在稻田养鱼(虾)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喷洒农药与施肥,每亩可节约成本500~600元;三是在不增加投资或很少投资(仅有少量的鱼苗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水产品30~50公斤;四是稻渔综合种养可提升水稻的品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稻谷价格与普通稻谷相比价格增加了10%~30%。综合效益提高100%~250%。

四、增产增效情况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现场测产与项目验收。验收意见认为:项目组设计了稻田生态养鱼工程化系统,对原有简易的稻田养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筛选了稻田养殖鲤鱼的苗种,构建了“草鱼+鲤鱼+田螺”的稻田生态养殖新模式;确定了鱼-稻的适宜配比及适宜推广地区,建立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规范1套;示范区内稻田鱼体长9.67cm,体重35.47g,综合生产经济效益提高100%。该模式不仅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还能提升农渔产品质量,更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稻田养殖小龙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了现场测产和验收。验收意见:项目组在河源和平建立了稻田养殖小龙虾核心示范区200亩,测产抽查的稻田面积50亩,经现场随机抽查,放养密度为7000只/亩,规格为(6.51+2.87)克的小龙虾,经过55天的养殖,平均个体达到(50.01+9.65)克,初步推算成活率约为70%,亩产量约为200公斤。该模式符合了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稻田综合种养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可优先建设化肥农业的使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改善,同时实现了“一水两用”,是水稻生产“一控两减”的重要方式。

五、技术要点

1、养鱼稻田的准备

(1)加高加宽田埂(田基)。田埂加高至0.5米,田埂顶部宽0.3米,底部宽0.5米,利用开鱼凼的土方进行加高加固,田埂层层夯实。有条件的可在田埂内侧和顶部用混凝土现浇护坡(厚度为12厘米),保证不漏水、不垮塌。(2)开挖鱼沟和鱼凼(也称鱼溜)。稻田开设鱼沟,宽0.8~1.0米,深0.5~0.8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其形状根据水田面积划定,面积大的水田开挖成“井”、“田”、“目”字形,小的农田(一亩以下)简单一点,开成“日”、“十”字形。鱼凼一般建在田中央或者田对角,鱼凼占总面积的5%~10%,深1.0~1.5米,形状可为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四周侧面硬化护坡。(3)进、出水口及拦鱼设置。为便于水体交换,进出水口要对开。拦鱼材料可用竹、木、尼龙网、铁丝网制作,安装时呈弧形,以增大流水面,凸面朝向田内,上沿略高于田埂,安装牢固,有条件的可用混凝土预制板修建进水口和排水口。

2、水稻栽培与鱼种放养

(1)水稻栽培。在鱼沟、鱼凼以外的水稻种植区进行人工插秧,插秧密度为10~15万株/hm²。(2)适养品种。适合稻田养殖的品种有鲤、鲫、草鱼、福寿鱼、白鲢、泥鳅、黄鳝、塘鲺、河虾、河蟹、蛙、田螺等。(3)鱼种放养。养鱼稻田做犁耙时施足基肥,插禾后七天左右放鱼。每亩稻田大约放优质鲤鱼、鲫鱼、福寿鱼等200~300尾。过段时间再增放数百尾鲤鱼秋子搭配养殖,供第二年鱼种放养需要。

3、饲养管理

(1)水的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在5cm~10cm;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可加深至15cm;收割稻穗后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在50cm以上。(2)防逃。平时经常检查拦鱼栅、田埂有无漏洞,暴雨期间加强巡察,及时排洪、清除杂物。(3)投饲。鲤鱼、鲫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平常以水里、泥底的小动物、水田青草、杂草为食物,当稻田养鱼较多时,可人工补充投喂一些常见的饲料。

六、推广情况

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广东省内推广到清远、韶关、河源、梅州、广州、汕尾、惠州、佛山,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其中韶关市乳源自治县大桥镇中冲村成为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之一。

七、适宜推广区域:全国内陆地区、省内稻田种植区。

八、注意事项

1、稻田的水源干净且充足;

2、稻田没有暗流和漏洞,以防发生逃鱼和水体流失;

3、田埂要夯实夯牢,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大于30厘米;

4、在稻田出水口要有牢固的防逃网。如果是养河蟹或者小龙虾,四周也要设置防逃网;

5、稻田轮作时,注意保持鱼沟里水位的正常和水体的清洁,避免轮作对鱼产生负面影响;

6、一般选择抗病抗虫能力高、茎秆粗壮坚硬、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伏水稻品种;

7、白天烈日暴晒,适当加大进水量,以免温度过高;有条件的,也可搭遮阳网;夜晚温度低时,则适当降低进水的流量;

8、放鱼密度不宜太大,一般一亩300~500尾为宜;

9、主要防鸟、蛇、鼠害,特别是飞鸟,可在稻田上方布置隔网来防鸟;

10、平时要注意巡田,检查田埂有无泄漏、防逃网有无破损等。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