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土传病害多,作物长不好?几个妙招交给你!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09:34:00 浏览量:1474

土传病害病原菌大部分都存在土壤中,主要危害作物的地下部分,一旦发病,防治十分困难,常常造成巨大产量损失,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让土传病害防治不再困难。

什么是土传病害?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种植模式单一

由于连年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成为年年发病根源。特别是棚室连作,大棚内的特殊环境有利于病菌的越冬,病菌逐年积累,数量越来越多。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就会发生严重;西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等等。

第二、土壤不消毒

之所以称之为土传病害,是因为这些有害菌不仅通过土壤传播,而且土壤就是有害菌繁殖传播的大本营。仅对苗子进行处理而不重视土壤的消毒,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第三,不能及时对症下药

土壤中包含大量的有害菌,不同的致病菌导致蔬菜根部出现不同的病害。需要正确判断才能有效治疗,否则一旦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就很难挽回。

第四,肥水管理不当

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根系受伤也会造成土传病害的流行。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爆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促进茄果的快速生长,突然加大了浇水和施肥量。因浇水太勤,使得植株根系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引发了沤根。根部产生大量伤口或长势衰退为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导致根部病害发生严重

第五,线虫侵害

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

如何防治?

1,消灭菌源

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在暑季室内作物换茬时,采取水淹、或火烧、高温焖室等技术措施,铲除室内土壤中残留病菌,净化土壤,力争室内无菌,杜绝以上各类病害的初次侵染。常年连作温室配合80%乙蒜素4000g/公顷,即260g/亩进行土壤处理,消灭土壤残留越冬菌落,或用土壤菌毒消50%尿酸,每亩使用500-1000g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加强管理

注意肥料安全选择,尤其注意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发酵,高温处理、充分腐熟。

3,实行轮作

这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有效。恶化病菌的生态条件,减少侵染;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调整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长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一旦发现病害,要针对病害种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坚决彻底铲除之。决不可让其孳生、蔓延。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5,化学方法防治土传病害

(1)土壤消毒

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2)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为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或铜制剂淋施土壤。

(2)病害防治

在出苗后可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噁霉灵、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多抗霉素等。

6、土壤处理

在育苗时,为防治根腐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在配制育苗营养土时,每立方营养土可加99%噁霉灵原粉10-15克,进行营养土处理,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而且持效期长;防治根结线虫病,土壤处理是防治该病的最佳方法,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与适量细土拌匀掺入营养土中或定植沟内。或用 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5kg/亩土壤处理。也可用10%噻唑膦颗粒剂2—5kg/亩土壤处理。效果均较好。

7、药剂拌种

防治全蚀病、根腐病、立枯病、纹枯病,可在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等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这些土传病害的发生,持效期可达80-100天,省工省时,经济实惠,效果非常好。

8、药液灌根

防治全蚀病、枯萎病、黄萎病、蔓枯病、青枯病等病害,可在幼苗定植时,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灌根,每株500毫升,可有效控制以上土传病害的发生,持效期可达80天左右。

来源:农业技术网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