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100块的肥只有20块的肥效,是谁偷走了肥料?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1日 10:45:29 浏览量:1517
在农业生产中,花100块钱买肥料,结果真正给庄稼生长使上劲的只有20-30块钱,剩下70-80块钱的投资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肥料效果不好?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肥料呢?


一、肥料品种的差异

单质肥料中,不同形态的肥料,适合的作物、施肥时间等也不同:
例如硝态氮适宜于多数旱地、秋冬季节效果比铵态氮好;氯化钾适合于水田以及注重纤维的作物,当然硝酸钾更好;
粉剂磷酸二氢钾对有关淀粉、糖度等的作物效果更佳;对于烟草、葱蒜等富含芳香物质的作物,碳铵就比尿素更加适合…
二、肥料品质的差异
不同产地、生产工艺的单质肥料,其纯度不同,杂质含量各异,自然其使用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过磷酸钙烧苗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其中游离酸、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等含量过多引起;
有些尿素缩二脲超标引发烧叶伤苗;很多磷酸二氢钾在果实幼果期使用会导致果皮疤痕,而有些却不会,都是因为肥料品质差异的因素。
三、肥料质量的差异
这包括了肥料的外观形式、含量、重量、成份等方面。如晶体状肥料相比粉状肥料使用不当更容易伤叶;缓控释肥工艺缺陷引起养分释放出问题;含量、重量的差异导致用户用量与计划不一等。
在肥料生产门槛低,监管存在不足、不到位的情况下,有些商品肥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使用效果。
四、施肥品种、配方的选择
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使用前,应根据肥料性能、作物需肥要求、生产管理模式去选择肥料。
比如,多数作物在苗期对磷的要求较高,后期对钾的需求更大,因此磷肥、平衡性复合肥更适宜于底肥;水溶性肥料、高钾型复合肥适宜于后期追肥;
在作物即将进入生殖生长前应停用高氮肥料,改用磷钾高些的肥料,膨大效果会更好当然也要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偏施氮磷钾,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施肥时间

施肥时间还包含一天中适宜施肥的时间问题,早中晚气温、湿度有差异,建议避开中午高温、高湿、强光时施肥,特别是叶面施肥时,这样有利于避免伤害作物根系、嫩梢和叶片。

六、施肥方式

生产中常见的有地表撒施、兑水施用、埋施、冲水漫灌、膜下滴灌和叶面喷灌等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膜下滴灌和埋入土壤中覆盖,撒施效果最差!
叶面追肥适合于作物生长高峰期,根系、传输系统无法及时提供足够养分,以及适当快速补充中微量元素时使用。现在有枝干注射养分的方式效果也不错,便于养分的调控。

七、施肥位置

例如:果树一般视树体大小在离树干30-50cm外、树冠滴水内确定一个环形带作为最佳施肥范围来施肥,在这个环形带内还可再确定穴施、条施、放射性沟施等,而磷肥则在这个环形带内集中在根系密集处施用效果较好。
施肥位置离植株过近,还容易导致烧苗、损伤树茎。至于施肥深度,应依据作物种类确定,地表以下5-40cm范围为佳。对于通过地上部分补充养分,首先是叶背利用比叶面好,健壮叶片比老叶利用得好;
其次,不同养分在植株不同部位效果不一,如补充容易转移的元素,老叶要重点喷施,还不易出问题。

八、施肥数量

要根据土壤、作物生长情况、产量(包含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因素确定底肥用量,追肥时还应考虑底肥情况、施肥间隔期来确定追肥的数量。盲目数量的施肥,不是导致作物脱肥早衰,就是引起作物徒长和肥料及人工的浪费。

九、肥料混合施用的因素

关于肥料的混合施用,应考虑肥料混合后是否会引起肥料挥发、固化等因素,例如酸碱度是否一致、是否发生反应、是否产生拮抗作用。
大多数时候钙肥应该单独施用,避免影响钙和其它养分的利用,
磷酸盐容易和铁、锰等产生结合,影响磷和微量元素的利用;有时有些肥料混合后会产生吸湿现象,也会影响肥料的使用和利用。

十、作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作物、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对肥料养分需求存在差异,一概而论的施肥,既不能满足需求,也易产生脱肥问题。
例如豆科作物和瓜类作物,还有这些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需氮差异极大;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其长势有时区别很大,对养分的需求也差异巨大,因此应该根据其特性施肥。

十一、作物生长情况

作物生长中,长势各不相同,有苗期的、中后期的,有健壮的、徒长的,有长势极差甚至早衰的,有生病的、虫害侵袭的。
应充分考虑作物生长状况来确定如何施肥、施多少肥。特别应该注意作物根系生长状况,这点很容易忽视!
因其生长状况不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大,有时根系较差,施肥过多反而加剧损伤根系,导致越施肥作物越是不长甚至萎缩。

十二、土壤情况

土质的差异,如沙壤土、粘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异极大,引起土壤中养分出现容量差异;
土壤PH值差异,直接引起作物养分吸收障碍,如有些土壤盐碱度和PH值较高,铁、锌、钼等无法被吸收利用,生产中还应注意氯离子危害;PH值的高低还影响同期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
有些连作时间太长,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过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应该合理换茬并配套施用微生物菌剂效果才好。

十三、水分因素

这个因素包含了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降水等,施入土壤中或叶面的养分受水分因素影响很大,如影响施肥浓度、肥料的释放速度、肥料理化性质的转变、肥料的流失等等。
例如:受技术、工艺水平影响,现在很多控释肥实际上对水分要求较高,并不一定如厂商描绘的释放完全不受水分影响,更何况普通复合肥?
再如在过于干旱的情况下,硼不易被吸收,在过涝时,铁不易吸收;雨季施肥时因方式的缺陷加剧肥料的流失。因此,水分也是影响肥料利用的一个因素。

十四、温度因素

一方面,温度的差异不仅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也会因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对叶面补充养分的吸收。
例如春季低温时,作物根系对钙、镁的吸收很差,常常引起植株出现缺钙、缺镁的症状;高温时养分吸收得较好,易出现植株徒长。
另一方面,温度的变化对肥料的理化性质也有很大影响,高温时流失得多,例如碳铵在高温时挥发得更多。在大棚中,温度过高时经常产生肥害,应注意通风降温,排除多余有害成份。

十五、光照因素

这点往往不太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光照强烈时一般温度很高,都把原因归结到温度因素上去了。
例如,强烈光照条件下,对锌的吸收影响极大,有时在生姜上可以看到白叶,这也是因为生姜对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出现问题才发生的;茶叶在强光下也会出现养分吸收问题。
在施用叶面肥时,因强光对叶片气孔的影响而影响肥料的吸收。强光往往伴随高温而引起植株失水过多,甚至导致肥害的发生。
另外,人为及机械因素导致施肥撒布不均、大气流动引起叶面施肥喷施不均、种植设施的缺陷等等都容易干扰和影响肥料的利用。
来源:农业技术网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