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持效期长,100多种害虫通杀!这个高效杀虫剂如何搭配效果最好?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4日 09:45:24 浏览量:1352

苏云金杆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生物杀虫剂,由于其杀虫范围广,价格便宜,成为目前销量最大的生物杀虫剂,但是苏云金杆菌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速效性差。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非常优秀的配方,不但杀虫范围广,持效期长,价格还便宜。

苏云金杆菌的应用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杆状细菌,由于该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害虫取食后,细菌进入昆虫消化道后,伴孢晶体被昆虫碱性肠液破坏成较小单位的δ-内毒素,使害虫中肠停止蠕动、瘫痪,中肠上皮细胞解离、停食,芽孢则在肠中萌发,经被破坏的肠壁进入血腔,大量繁殖,使害虫得败血症而死;而外毒素在害虫蜕皮和变态时作用明显,外毒素能抑制依赖于DNA的RNA的聚合酶的活性,使害虫无法蜕皮,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苏云金杆菌的特点

杀虫范围广  :苏云金杆菌属微生物源、细菌性、广谱、低毒杀虫剂,对大多数鳞翅目幼虫具有胃毒作用,死亡虫体破裂后,还可感染其他害虫,但对蚜类、螨类、蚧类害虫无效。苏云金杆菌对中肠道内呈碱性的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130多种害虫都具有杀虫活性。速效性较差  :苏云金杆菌主要是通过胃毒作用将害虫杀死,速效性较差,害虫取食后2天左右才能见效,持效期约1天,因此使用时应比常规化学药剂提前2~3天,且在害虫低龄期使用效果较好。安全性好  :苏云金杆菌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微生物细菌,因此对作物安全,在作物的各个时期均可使用。

一些好的复配方案

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

将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复配使用,由于阿维菌素是由链霉菌中的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可快速击倒害虫,弥补了苏云金杆菌的缺点,一般施药后,害虫一旦接触阿维菌素,快速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

苏云金杆菌·甲维盐

甲维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其活性比阿维菌素高10~100倍,主要通过增强昆虫神经质谷氨酸盐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害虫取食后,很快停止进食,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致死。一般在3-4天内达到最高致死率,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致死率高峰,因此持效期大大延长,一般持效期可达15~20天。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玉米螟等害虫。于卵孵化盛期至幼虫发生高峰期,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克+100亿孢子/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75克/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重点喷施作物的顶尖和叶片正反两面。

小贴士:

○  利用虫体可把因感染苏云金杆菌致死变黑的虫体收集起,用纱布包住在水中揉搓,一般每亩用50克虫体,兑水50千克喷雾。

○  撒施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螟,在喇叭口期用药。一般每亩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拌细土均匀撒施心叶。

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及作物品种间差异及敏感性的影响,各地具体使用时,还要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或先进行试验确认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及损失。

(1)在蔬菜收获前1~2天停用。药液应随配随用,不宜久放,从稀释到使用,一般不能超过2小时。(2)施用时要注意气候条件。因苏云金杆菌对紫外线敏感,故最好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5时后喷施。需在气温18°C以上使用,气温在30°C左右时,防治效果最好,害虫死亡速度较快。18°C以下或30C以上使用都无效。在有雾的早上喷药或喷药30分钟前给蔬菜淋水则效果较好。(3)加黏着剂和肥皂可加强效果。如果不下雨(下雨15~20毫米则要及时补施),喷施一次,有效期为5~7天,5~7天后再喷施,连续几次即可。(4)不能与有机磷杀虫剂或者杀细菌的药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一起喷施。喷过杀菌剂的喷雾器也要冲洗干净,否则杀菌剂会把部分苏云金杆菌杀死,从而影响杀虫效果。(5)购买苏云金杆菌制剂时,要看质量是否过关,可采用“嗅”的方法来检验。正常的苏云金杆菌产品中都有一定的含菌量,开盖时应没有臭味,有时还会有香味(培养料发出的),而过期或假的产品则常产生异味或没有气味。要特别注意产品的有效期,最好购买刚生产不久的新产品,否则影响效果。(6)对蚕剧毒,在养蚕地区使用时,必须注意勿与蚕接触。(7)应保存在低于25C的干燥阴凉仓库中,防止曝晒和潮湿,以免变质,有效期2年。由于苏云金杆菌的质量好坏以其毒力大小为依据,存放时间太长或方式不合适则会降低其毒力,因此,应对产品做必要的生物测定。(8)一般作物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

来源:农业技术网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