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完善扶持引导政策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4日 11:53:15 浏览量:224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2017年,“十三五”时期中央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这些年,在各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从农业农村部的初步统计来看,现在各类主体已经超过300多万,合作社有200多万家,各类服务组织有近90万家,农业龙头企业近10万家。这些经营主体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实践证明,在我们人多地少、小农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和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对于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新的经营主体来更好地带动亿万农民步入现代化轨道。

从调查来看,近些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数量增加很多。按300万计算,每个村就已经有六七个了,但是这些新的经营主体总体上发展质量还不高,应有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各方面反映来看,有的是名不副实,特别是合作社的空壳情况并不少见;有的实力不强,难以经受自然和市场的风险;有的与农户连接不紧,缺乏应有的带动能力;还有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因此,如何加强扶持引导,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带动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是“十四五”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不是发展的数量,而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发展的质量主要是要提高两个能力,一个是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是带动农户的能力。只有这两个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才能健康发展。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要增强发展和带动农业的能力,既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更需要突出扶持的重点,既需要完善扶持的方式,也要提高扶持的效果。扶贫搞精准,对新的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引导也应该精准。在“十四五”时期,扶持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的阶段以及现实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考虑解决好三个问题,或者说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等错综复杂的形势,从现实出发,争取增量,更要用好存量。实事求是讲,像过去那样的高增长扶持难度很大,所以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扶持要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这个目标要求出发,通过扶持来打通产业链的堵点和难点,更好地支撑产业的平稳发展。扶持新的经营主体为的不是主体本身,搞改革是为了要发展生产力。扶持这个主体不只是让它活得好,还要它为生产能力的增强、产业的壮大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不是为扶持而扶持,一定要把产业体系的建设、生产体系的建设考虑进去。什么叫生产力目标,这一点是始终要牢记的。扶持的合作社,是扶持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主体。通过这个主体的作用,使产业循环更顺畅。

三是要从农业各行业、各产品的特征出发,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优势,加快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路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实现规模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经营组织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从经济规律出发来找准切入点和扶持的重点,使扶持更加精准。也就是说,要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和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新型经济主体更好地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有几个问题应该重点研究、重点解决、重点扶持,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真正发挥好扶持引导的综合效应。

第一,重点扶持粮棉油生产性服务组织,提高为农户服务的能力。粮棉油大田生产的重点应该放在发展和培育生产性服务组织上。实事求是讲,农业的规模化,特别是大田粮棉油生产的规模化,一直是中国农业规模化的难点和重点。从现实条件来看,“规模经营户+服务组织”是最佳的形式,但是规模经营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要有历史的耐心。而对新的服务组织的培育和壮大是可以放手干的。一边要很慎重,一边看准了可以放手。实践证明,在土地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可以实现连片种植、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对中国的农业规模化应该有新的理解,它不是土地的集中,而是服务的统一,要在现有的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供销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服务组织根据农民的意愿开展单项、多项特别是全程托管的服务。现在托管服务深受群众的认可。第一是产权明晰。第二是专业分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第三是成本效应,购买生产资料多了,价格就降了。第四是整合的优势,主体出面可以联系四面八方,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是很有前途的生产运营模式,应该很好地总结推广,要在政策上瞄准目标,采取一些必要的扶持措施。一是要扩大农机以旧换新补贴的范围和品种。现在农机具总量已经不少了,我们国家平均每亩的马力数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关键是综合利用不高,品种结构不优。所以,要下决心调整购置的方式和品种结构,通过以旧换新等淘汰更新机具。二是实行作业补贴,特别是对农机搞深松深翻、秸秆破碎还田、回收等这些老百姓干不了、地方干部又头疼的事情,通过大数据的办法,来把补贴补到基层。过去我们担心的问题主要是道德风险,现在通过大数据完全可以如实地掌握每个人到底打了多少,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把农业引导到绿色发展的路子上,用一种利益诱导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罚款的方式,会更有效。三是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发展粮食烘干代储等设施。这一项过去在农机补贴里是没有的,建议把农机补贴设计得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

第二,重点扶持果蔬茶农民合作社,提高产品的营销能力。果蔬茶产品的主要问题不在生产,而在营销,买难、卖难一直困扰着果农茶农和菜农。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果蔬茶的合作社来增强产品的营销能力。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整合现有的各类农村的冷藏物流加工、粗加工的项目,对果蔬茶的合作社生产基地全面实施冷链物流的提升和改善,增强产品的清洗、分级、包装、预冷、转运的能力,这样合作社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产果子、产菜,老百姓自己有办法,但是销售他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二是支持合作社的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对于创造出消费者欢迎品牌的,政府可以给予奖励,提高整个合作社的营销能力。解决合作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可以提高它的带动能力。

第三,重点扶持畜禽水产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畜牧业产业链条长,风险比较大,一家一户很难适应,只有靠龙头企业才能推动畜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解决生猪的问题、蛋鸡的鸡蛋问题、肉鸡的问题,都要走这条路径。地方品种小的可以散养,但是大面积解决市场的基本供应是不行的。现在的问题是龙头企业重视加工能力的提高,轻视或者忽视养殖能力的提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龙头企业不敢去办养殖场,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尤其是和地方村社、政府、农民的交易成本太高。要帮助这些龙头企业来打通这个环节,支持龙头企业与社区和农户合作,运用信贷保险工具,通过政府贴息、保费等方式,企业来承贷和担保,统一建设和规划养殖小区、养殖基地。企业服务并承担风险,农户出劳动力、保底分红,这条路径温氏是走得比较成功的。现在企业屠宰加工能力是靠市场,政府要支持它和农户、社区建养殖小区,因为它带动农户解决了产业的薄弱环节。猪肉供应紧张,不是屠宰能力弱,而是生产供应跟不上。所以,只有生产这个基础打牢了,肉食品供应才有基础,才有安全的保障。

第四,重点扶持乡村旅游村,提高集体经济的管理服务能力。对乡村旅游这个产业,重点要扶持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为乡村旅游的特点就是以地域、风貌为特征的,集体经济要渗透进去,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结合村村通、厕所革命、村庄整治、电网改造等项目,有计划地改造乡村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现在项目不少,但是整合度不高,比较分散。所以,应该几个部门统一行动、统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改革。道路应该拓宽一点,公共停车场应该建,公共厕所应该建,电网和通讯的网络应该建,路边的亮化和环境整治应该搞,这些正好是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最有效的地方。因为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不是哪个合作社、哪个企业能干的,应该让集体来干。

总之,“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去研究和突破一些短板弱项,更好地推动新的经营主体发展,增强它的带动能力。

来源:农民日报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