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资讯】农业农村部:支持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做大乡村旅游产业;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08:46:40 浏览量:1291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武陵山片区脱贫后产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在其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01关于做优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促进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拓展乡村特色产业,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特色鲜明、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启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引导不同规模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目前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234亿元,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强镇8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 三是建设质量追溯体系。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各类标准13742项。2018年,农业农村部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安全。目前全国已有8万多家经营主体使用该平台,上传数据11.3万条。 四是培育特色产品品牌。2019年,农业农村部建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促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51个,其中湖南省79个村镇、湘西州10个村镇获得认定;已推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880个,其中古丈毛尖、保靖苗画等4个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2家,其中湖南省60家、湘西州2家企业获得认定。 五是加强产地仓储冷链设施和物流网络建设。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支持湖北、湖南等16个省(区、市)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保障农产品均衡上市。商务部整合邮政、供销等资源,发展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目前已覆盖832个国家级贫困县。 六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湘西州龙山县等110个县开展试点,培育县级电商主体,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返乡农民工等开展电商培训,建设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建设电商产业集聚区2000多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3万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89万人次。 02关于做大乡村旅游产业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加强指导、加大宣传,大力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是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2012年以来,我部共遴选推介97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湖南省32个村获得推介。2019年,农业农村部“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等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活动共推介410条精品线路,其中湖南省17条线路获得推介。2019—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认定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罗潭村等27个村获得认定。 二是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业态。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等。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统筹开发农家乐、休闲园区、生态园等业态。目前,全国已建设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30多万个。 三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利用闲置住宅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已有33个县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腾退闲置宅基地14万户,部分闲置住宅已开发乡村旅游民宿。 四是推动旅游产业扶贫。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非遗”重点地区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推广“能人带户”等扶贫模式,目前已建设156家扶贫就业工坊。2020年,农业农村部通过“中国休闲农业”微信公众号已发布贫困地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40期,覆盖100多个贫困县;编印《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手册》,宣传推介贫困地区春夏秋冬精品路线39个,吸引消费者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 03关于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加大扶持,推动各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导各地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养殖水面、人文历史、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展产业,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展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国务院扶贫办鼓励将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相关主体抱团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与农户、贫困户共建原料基地,形成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国已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000多个,带动农业企业8000多家、合作社2万多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21.5万个、小农户1500万户,成为农民就业增收新亮点。 04关于建立产业投入机制 近年来,财政部加强统筹整合,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产业投入机制,促进财政涉农资金精准、高效利用。 一是改革财政支农方式。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中央涉农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允许地方在完成约束性任务前提下,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在同一大专项内统筹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资金安排机制,推动财政资金在实施中整合使用,形成政策集聚效应。 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中央农办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提出,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对农业农村领域有稳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推广PPP合作模式,让社会资本投资可预期、有回报、能持续。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征集和发布机制,让社会资本了解项目的参与方式、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提高项目透明度,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规模。 三是加强农业信贷担保。近年来,中央财政一方面增加农业信贷担保注册资本金的注入规模,另一方面是对各地政策性农担业务给予补助和奖励。2020年,中央财政用于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资金28.65亿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推动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