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提高管好“钱袋子”的能力 以财政担当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16:54:11 浏览量:2462作为全省“钱袋子”的守护者,站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局的历史节点上,广东省财政厅将如何开启新篇章?
近日,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财政厅将发挥好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高财政管理能力水平,推进“双区”建设,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财政担当作为。
羊城晚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同时明确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要求。今后,在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上,广东财政将有哪些考虑? 戴运龙:《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确立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础上,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财政职能、财政政策、财政资金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反映了财政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而要提高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就只有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从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通过部门权责配置和财政管理重心的“两转变”、财政资金项目审批事项和预算执行流程的“两精简”,促进各方预算管理积极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两提高”。随着财政“放管服”、项目库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措施推进,财政部门主责主业更加突出,预算单位和市县“先谋事再排钱”的责任感显著加强,财政支出进度、资金使用绩效有效提升,“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深入人心,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们正研究推动预算管理改革作为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发挥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理财管财积极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协同推进省以下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地方税体系、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改革,加强“数字财政”对财政治理的支撑,不断激发财政改革整体效应,构建财政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推动我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的“全省一盘棋”和“一张蓝图干到底”工作格局。将财政工作重点聚焦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上来,切实为推动广东省“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承担财政职责, 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 羊城晚报:“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战略为大家所关注,广东财政将如何深入推进“双区”建设? 戴运龙: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肩负着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引领示范的重要使命。广东财政将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切实承担加强“双区”建设的财政职责。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财政将把“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财政支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揽子政策,优化资金过境服务,推动地方债合作,支持民生共享。2020年广东财政统筹财力安排铁路建设资本金、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超过200亿元,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据统计,申请人数共8979人,申请补贴金额达26.6亿元。积极探索试点广东赴澳门、深圳赴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聚焦依托港澳服务港澳,支持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大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关系全省发展大局,广东财政将积极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不折不扣落实试点工作责任分工。发挥好特事特办工作机制,对省级财政权限范围的事项应放尽放,对需要在中央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争取的政策给予积极协助支持。一是支持深圳用好用足粤港澳大湾区财税政策。二是支持深圳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支持深圳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四是支持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在各地区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从财政政策、资金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对深圳的支持力度,为深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提质增效。及时总结深圳财政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推动其在全省复制推广,努力放大改革试点作用和效应。 羊城晚报:“十四五”期间,针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广东财政将如何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戴运龙:长期以来,广东省财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完善思路举措,在改变不平衡不协调状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深化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科技、交通运输等领域权责划分改革,适当提高省级支出责任。进一步减轻欠发达地区市县负担,加快形成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格局。二是优化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维持增值税省与市县“五五”分享格局,调整省以下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确保省以下各地财力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财力分布格局由橄榄形向金字塔形转变。三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差异化转移支付体制,对珠三角核心区突出支持“人才集聚、资金过境、债券联动、平台互通、民生共享”;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一带”打造新增长极;完善生态保护转移支付机制,推动“一区”建设绿色屏障;扶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掉队”。 为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广东财政将不断完善财政支撑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财政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统筹机制,更加精准地支持补齐各功能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短板。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机制,强化对老区苏区、民族地区、生态地区的倾斜支持。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重点支持珠三角建设创新基础设施集群、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基础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支持沿海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重点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核”“带”“区”经济活动畅通循环、协调联动。 羊城晚报:“十四五”期间,广东财政将如何保障民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戴运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广东财政一向重视保障民生,始终把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上来。 去年1月-11月,在疫情对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冲击下,广东全省民生支出达到10511亿元,占比继续保持七成,同比增长1.9%,实现只增不减。同时,“顶格”出台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在2019年全省累计实现减税降费超过3000亿元、力度全国最大的基础上,2020年1月至10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2623亿元,预计全省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在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我们将积极稳妥把握这一目标和要求,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抓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支持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 广东财政将发挥好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推动完善再分配机制。将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聚焦解决就业等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羊城晚报:2020年是广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第10个年头,作为十件民生实事遴选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资金保障部门,广东省财政厅在过去十年间形成了哪些规范做法,取得了哪些有效经验? 戴运龙:为了切实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十年,广东每年推进十件民生实事。一年十件,十年百件,一件一件办下来,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选准、选好十件民生实事,正是广东不断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充分体现。坚持规范化。严格遵守《关于省十件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的程序规范(试行)》程序和要求,从每年8月开始广泛征集意见、制定初步方案、充分征求意见、开展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遴选和办理流程。直到次年初,经省人大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省十件民生实事,并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开遴选结果和项目情况。突出实效性。 2020年遴选民生实事明确了三方面的原则:注重普惠性,从群众最需求、最急迫的事情办起,多办雪中送炭的实事;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注重可操作性,确保项目具备实施条件,目标任务量化、可测可评。注重广泛性。省十件民生实事广泛听取省直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不断丰富征询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推动项目选取更加科学合理。着眼可持续。省十件民生实事从2011年一开始的“大范围覆盖”到2020年的“精细化民生”,关注切口更小,聚焦问题更实,资金安排更集中,落实工作则更有着力点和抓手,因而更加可持续,成效也更显著,实现了以量变推动质变。 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启动十年来,广东各级政府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全省十件民生实事总投入资金累积超过1.4万亿元,有效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建成覆盖全学阶的生均拨款制度,形成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大背景下,广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诚意并没有“缩水”。对于涉及基本民生的事宜,财政部门坚持将之作为预算安排的第一优先顺序;对于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坚持“能统尽统,应调则调”,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下来,广东财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加强底线民生兜底,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问题。 羊城晚报:当前2021年省级预算编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能否举例介绍一下广东财政在公共卫生和就业等领域的哪些重点项目上加大保障力度? 戴运龙: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和“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都是围绕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重大战略任务部署的重点工作,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关注度高、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的事项。 2021年广东财政将大力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严格对标国家要求,重点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实验室设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短板。二是全面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为57个县级人民医院规范化设置可转换传染病床,扩增可转换ICU床位,配置呼吸机、负压担架和负压救护车等必要医疗设备,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三是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支持地级市人民医院规范化设置必要医疗设备,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广东财政将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对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少数民族县,省级给予100%补助,切实提升我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高质量打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金字招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要求,广东财政在今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高度关注该项资金的预算安排。支持重点上,在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应补尽补的同时,结合我省“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的地方特色,按照“从实际出发,不遍地开花、一哄而上”的原则,考虑加大对“粤菜师傅”“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教学研究和宣传的投入力度。针对“广东技工”存在的短板和弱项,2021年支持完善和新增实训工位,不断优化技工教育结构,支持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工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一体推进三项工程落实。 数 说
协会通知
更多- 关于开展“政策宣讲专辑”系列活动的通知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技协智库专家入库的函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智库成员入库的函
- 关于广东省农技协服务工作站建设认定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应用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招募2025年度“科技专家上山下乡、 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邀请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技术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高层次人才专家入库(第二批)的函
- 关于开展“科技专家上山下乡”、“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
- 关于邀请人才库专家参加“广东省基层农技协经验交流活动暨农技组织提能行动”活动及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材料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