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17:02:09 浏览量:1802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说,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才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表示,长期以来城市腿长、农村腿短,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此次会议提出,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七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是任务书,也是路线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反之推进好乡村振兴也将促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脱贫攻坚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可以借鉴应用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在连续6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水平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如此谆谆告诫。

今后一个时期,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观。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供给和市场不出问题。

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对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出多项要求。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退化加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

黄季焜说,农产品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今后要鼓励优质稻米、小麦种植,同时解决饲料粮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不能忽视中低产田改造,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唐忠说,要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来源:广东省农村产权交易所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