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资讯】关于印发《2021年广东省“虫口夺粮”保丰收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3日 11:10:28 浏览量:1071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因素,防控农作物病虫危害是减灾保丰收的关键举措。2021年我省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组织指导全省各地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依据病虫源基数、作物布局、栽培特点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2021年我省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和农区鼠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次。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水稻病虫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除粤东局部偏重发生外,其余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钻蛀性螟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0万亩次;大螟在全省上升趋势明显,在多地成为主要种群,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次;二化螟在粤北和粤东稻区回升明显,发生较重,发生面积300万亩次;三化螟在全省发生呈现下降趋势,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纹枯病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在低洼积水田块和水稻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历史病区潜在流行风险在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预计发生面积350万亩次。此外,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跗线螨、稻叶蝉、稻蝗、橙叶病、稻曲病等在局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玉米重大病虫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00万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偏重、局部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40万亩;玉米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次;玉米大小斑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60万亩次;玉米纹枯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0万亩次。

(三)农区鼠害。农区鼠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300万亩次。

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加密监测预警,组织应急防治,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增效有机统一。

(二)工作目标。确保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重发区和新传入重大病虫疫情防治处置率达100%,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器械大面积推广使用,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增效。

三、重点任务

(一)打好水稻“三虫三病”防控攻坚战。重点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实施联合监测、分区治理。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严防中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主抓达标防治,保护功能叶;钻蛀性螟虫抓好翻耕灌水压基数和蚁螟峰期施药精准防治;稻瘟病狠抓破口期和抽穗期预防控制,严防大面积流行;纹枯病突出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细菌性条斑病抓好种子检疫、发病中心集中防治以及台风暴雨后的预防。

(二)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实行全面监测、分类施策,突出生态防控。采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成虫种群数量,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对集中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推进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点杀点治,精准防治。廉江、阳西、台山和斗门等13个国家“三区四带”布防重点县,采取全面普查,加密布设高空灯、性诱捕器,系统监测诱杀周边国家入境虫源,降低成虫落地繁殖几率。

此外,加强农区鼠害、本地蝗虫、东亚飞蝗监测和隐患排查,一旦发现农区鼠害、蝗虫连片成灾,迅速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统一灭鼠、灭蝗行动,确保不成灾危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监测制度,科学布设监测网点,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组织辖区植保机构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大田普查,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治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动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器械,大面积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效益。开展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辐射带动群众自觉参与统防统治的积极性,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落实种子处理、防虫网育秧、秧田送嫁药等措施,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和专题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宣传农药科学安全用药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国家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各地要按照考核要求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分阶段、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强化资金支持。各地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用好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水稻病虫、草地贪夜蛾防控补助资金和省级植物疫病防控资金的基础上,统筹加大省级涉农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加强防控物资队伍保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查指导。广泛开展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在水稻“破口期”、玉米“封行期”等防控关键时期,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巡查指导服务,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等早稻、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省农业农村厅将组派工作组开展现场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地防控措施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病虫害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增强农民科学防控技术水平和自觉参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积极性,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严格信息报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组织辖区植保机构做好农作物病虫监测信息报送工作。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5-9月实行水稻重大病虫、4-9月实行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

附件:1.2021年广东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3.2021年广东省农区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4.2021年广东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2021年广东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广东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水稻病虫害防治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为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期,实施分区治理,落实关键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一、开展联合监测

采取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准确掌握重大病虫的发生消长动态。注重信息化与互动机制的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信息平台,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二、实施分区治理

以市为单位,实施东西两翼、粤北和珠三角的分区治理,在大力推广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关键措施落实。梅州、潮汕、河源等粤东稻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兼顾预防大螟、细菌性条斑病等;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粤西稻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病毒病,兼顾预防稻瘟病、白叶枯病等;清远、韶关等粤北稻区:重点防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曲病,兼顾防治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穗腐病等;广州、江门等珠三角地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预防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水稻跗线螨等。

三、落实关键技术

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穗期保护等用药技术,对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采取化学农药应急防控,控制危害。种子处理: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和毒氟磷拌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叶蝉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花叶病等病毒病。带药移栽: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飞虱和病毒病,减少大田前期用药。孕穗末期控害保穗: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应急防控:稻飞虱重点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醚菊酯、烯啶虫胺等药剂;稻纵卷叶螟掌握在卵孵化始盛期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药剂;钻虫性螟虫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期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等药剂;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三环唑、丙硫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等药剂;纹枯病在分蘖到拔节期病丛率达15%-20%、孕穗期病丛率达20%-30%时进行施药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氟环唑、苯甲·丙环唑、嘧菌酯·戊唑醇等药剂;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之前施药预防,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中生菌素、噻霉酮等药剂。

附件22021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广东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和境外虫源入侵的“桥头堡”。2021年我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加强监测预警,开展联防联控,推进综合治理,治早、治小全面扑杀,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减少北迁虫源。

一、加强监测预警

按照统一办法,科学布设监测网点,利用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联合监测,实时共享信息,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加强系统监测和田间普查,掌握草地贪夜蛾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二、开展联防联控

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以生态防控为基础,采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成虫种群数量,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开展跨县域合作,共享监测防控信息,注重区域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

三、优化技术措施

完善优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抓好苗期、中后期安全科学用药。理化诱控:在本地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境外虫源迁入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失误诱杀等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种群基数。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药剂,注重农药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生态调控:适当调整作物播种期,适期提早播种,错开草地贪夜蛾等主要害虫幼虫期与玉米的苗期至抽雄吐丝期;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技术,提高玉米耐害受性;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持田间植物多元化,为自然天敌提供栖息场所。

附件32021年广东省农区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按照主动监测、积极预防、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强化本地蝗虫和东亚飞蝗等蝗虫监测预警,抓准重点治理区域、落实防控技术、安全科学施药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总体目标。

一、及时开展监测预警

重点调查桑地、甘蔗、玉米种植区及其周边的河堤、滩涂、荒地、农林交界地蝗情,密切关注蝗蝻出土情况,抓准蝗蝻高峰期(防治适期:蝗蝻2-3龄盛期),及时发布蝗虫预报预警。

二、抓准重点防控区域

蝗虫发生有明显的区域性,粤北地区以越北腹露蝗为主,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异岐蔗蝗、黄脊竹蝗为主。蚕桑区采取“分区治理、逐区防控”策略开展防治,科学划分采桑区和治蝗施药区,只在采桑区采桑养蚕,施药区标明药剂品种、施药时间和安全间隔期,采桑区标明采桑时间段。在安全间隔期后,施药区与采桑区对换。

三、科学实施防控措施

大力推进可持续治理,科学实施安全防治。生态控制技术:在土蝗常年重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耕深10-20cm)等措施恶化其栖息环境,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理化诱控技术:一是枫杨诱杀。利用越北腹露蝗对枫杨趋性,在作物地边种植枫杨,将越北腹露蝗诱离作物后集中扑杀。二是人工捕捉。在低龄蝗蝻期,利用蝗虫的聚集习性,充分发动群众,利用捕虫网等工具捕捉聚集团蝗蝻,减少蝗虫虫口密度。生物防控技术:一是推广养鸭(鸡)治蝗技术,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施用生物制剂。在中低密度发生区(土蝗≤20 头/m2、飞蝗≤5 头/m2)、湖库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苦参碱、印楝素等微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科学实施化学防治:在高密度发生区(土蝗>20 头/m2、飞蝗 5>头/m2)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及时采用飞机、植保无人机或大型施药器械实施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吡虫啉等药剂喷施。蚕桑区化学药剂宜选用敌敌畏、乐果等,严禁使用BT、杀虫单、杀虫双、氯氰菊酯等对蚕敏感的药剂。

附件42021年广东省农区鼠害防控技术要点


积极监测普查,抓准防治适期,落实科学防控措施,推进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农区害鼠危害。

一、强化鼠情监测

加强农区鼠情监测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可选择鼠夹法、物联网智能监测或TBS监测,全面掌握农区害鼠发生主要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准确预测预报农区鼠害发生趋势,为科学制定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提供决策依据。加强鼠情监测技术培训,统一鼠情监测技术规范,严格执行鼠情监测数据上报制度。

二、防控重点对象及防治适期

以黄毛鼠、板齿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防治对象,冬春季防治适期为11月至次年2月,秋季防治适期为8月至10月。

三、鼠害防控技术

针对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运用关键措施,实现鼠害防控目标。农业防治:加强农舍防治,建设防鼠设施,堵塞墙壁洞口,门窗安装纱窗,下水管安装防鼠板;做好储粮工作,保管好禽畜饲料,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减少害鼠食物来源。加强农田防治,一要破坏害鼠栖息环境,减少害鼠打洞作窝的可能。二要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适当调整播种期,成熟农作物及时采收,落地果实、烂菜等要集中处理,防止害鼠取食。生物防治:保护老鹰、猫头鹰、黄鼠狼、狐狸等肉食性鸟兽和蛇等爬行动物,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有条件地区推广以猫治鼠技术,适时放养猫只。物理防治:推广围栏+陷阱捕鼠器灭鼠技术:对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沿田边(或田埂)设置线形TBS(L-TBS)、孔径≤1厘米的金属网围栏,TBS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化学防治:一要选用灭鼠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慢性灭鼠剂,害鼠未产生抗药性地区优先选用第一代(敌鼠钠盐、杀鼠醚等)抗凝血杀鼠剂,当产生抗药性时才用第二代(溴敌隆、大隆、溴鼠灵等)抗凝血杀鼠剂,有利于延长抗凝血灭鼠剂使用期限。二要推行“全方位,五统一”灭鼠模式,对于农田捕获率达3%,农户捕获率达2%的田块和农舍,按照“全方位,五统一”的模式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统一灭鼠行动。三要选择在鼠类经常活动的农舍农田区域就地取材,制作毒饵站,合理布放饵站。四要应用小包装投饵技术,利用害鼠喜欢将饵料拖回鼠洞进行“储粮”与“家人”共享的习性,沿鼠路每亩投放毒饵,及时补充毒饵。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