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资讯】刘年艳:又快又好地创建特色田园综合体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2日 16:37:36 浏览量:1111


微信图片_20210602163545.jpg


内容提要:目前,全国各地对创建不同形式的田园综合体积极性非常高。普遍认为,创建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田园综合体的实践会成为“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传统“三农”向“新三农”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实现形式与平台。

为帮助各地开展好田园综合体建设,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就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考察。在考察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创建田园综合体是一件新事物,要做好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提高认识,并在理论上能给予及时指导,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为此,我们重点围绕如何认识田园综合体?如何创建田园综合体等问题,结合课题研究,先期进行了一点理论上的思考,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研究观点,作为抛砖引玉,仅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各级党政干部及同志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时参考。也欢迎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研究。



微信图片_202106021635451.png


一、新形态引领发展


要创建现代特色田园综合体,需要做好乡村发展新形态的创新,以发展的乡村新形态引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通常,乡村的发展形态由乡村发展的主体、乡村功能、乡村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治理方式及运行机制来决定。创新乡村发展的新形态,需要推动乡村发展主体、乡村服务、乡村功能的转型发展。创建特色田园综合体需要建立以新乡村形态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推动发展主体创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主体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开放与包容性。乡村农户与外来经营主体以特定的产业为载体,通过合伙、合作等方式组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乡村农户与外来经营主体相结合,由此共同支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二是产业主导。田园综合体主体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现代乡村新型乡村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新型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成为促进乡村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的根本力量。三是多元化。在田园综合体创建中,有由传统农民发展的新型农民,有农民之间合作的经济组织,也有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地方政府部门也有参与,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传统乡村向现代田园综合体方向的发展。

其次,推动服务创新。一是推动服务对象转型。突破传统农村为农户自我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新型主体服务,为社会提供综合服务。二是推动服务方式创新。体现服务面向主体需求,比如,有为新型农民创新创业提供的服务,也有为市场提供的有机农产品、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综合性的产业服务。田园综合体的综合服务,面向市场需求,按照市场供求法则,通过新产业创新与新产品制造来实现。三是实现服务产品化。以服务对象的确立为前提,通过分析对象需求,推动新型产业资源创新与服务产品的创新,以服务产品满足对象的市场需求,实现市场化。这是田园综合体服务手段创新的主要表现。四是实现服务内容综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综合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面向区域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另外,对具体的人群来说,从物质形态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到文化体验与精神满足,实现综合性服务供给。通过创建公共资源性质的公共产品与具体的产业服务产品相结合,共同为社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第三,推动机制创新。田园综合体运行机制创新的基础是市场化机制与新型乡村社区综合治理方式创新的有机结合。市场化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化。强调企业在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切产业的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在对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意服务产品,按照产品性质与属性,配置产业资源。二是资源的资本化配置。其核心是按市场法则配置相关资源,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往往通过公共资源、产业资源与产品资源创新的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支撑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服务。

田园综合体的治理方式的创新,面向的是多元主体,立足的是主体多元化的公共产品需求。比如,有生活设施的需要,有产业开发过程中对公共资源配置及对生产要素供给的需要,有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各类主体对政治生活及精神文化满足的需要等等。田园综合体就是要通过创新不同的组织形式与决策机制,来实现治理方式的创新,以达到满足各类主体对公共服务产品需要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10602163545.png


二、构建四大新型关系


首先,确立田园综合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握两者的关系,需要三个维度:一是田园综合体所呈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的新服务,丰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同时,推动区域发展的产业升级,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二是区域社会经济的战略发展需要新产业功能创新与布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田园综合体提出新产业与新功能发展的要求,通过新产业与新功能的配套,实现区域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三是独特的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及超越本土区域发展的影响力,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区域社会经济的超常发展。四是田园综合体的创建要成为区域乡村文化传承、生态优化、产品供给的支撑。

其次,把握田园综合体与传统“三农”发展的关系。总体来说,传统“三农”是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的基础,田园综合体是传统“三农”转型与升级的方向。传统“三农”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资源。田园综合体新型产业创新,需要新型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多功能性资源的支撑,而这些新型资源只能通过传统“三农”元素的资源转换与配置来实现。二是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农民利益增长与自身发展的需求,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转换的需求,以及田园综合体总体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所形成的对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的需要。传统“三农”向田园综合体的转型与升级,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一是塑造新农民。推动传统社会性农民向现代“业主型产业农民”转型。二是创新新农业。以传统“三农”元素作为资源基础,通过资源创新与配置,创建面向市场需要的新产业。三是重建新乡村,通过传统农村的转型发展,建立起生态友好、文化传承、产业兴旺的新乡村。

第三,构建田园综合体与未来乡村发展的关系。未来乡村是一个由特色小镇为龙头,发挥小镇中心功能,村镇一体的,为乡村居民生产与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与未来乡村的关系基础是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而这种支撑作用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动力支撑。在田园综合创建中,通过“业主型产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动力;二是产业支撑。通过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未来乡村提供新型多元产业集群支撑;三是功能支撑。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将推动传统农村服务对象由单一的传统农民向多元主体转型,服务内容由为传统农民的生存服务向新型农民提供生产与人文生活,为社会提供综合服务相结合转型,由此,来实现对乡村发展的新型多元功能支撑。第四,一体化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发展的新形态,综合性的引领作用,将成为推动一个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村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村镇、村村相互融合一体化新乡村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构建田园综合体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总的要求是一体化与相互融合。这一目标实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创造共同市场。也就是说,通过相互合作,为田园综合体新型产业市场启动与拓展,提供有效的市场服务。二是供应链一体化。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建立利益相关者产业联盟,促进田园综合体有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实施有效服务。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创新与产品创新,要通过产业间的合作,以达到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目的。田园综合体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主要采取三种主要措施来实现:一是功能相互配套。将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相互纳入相关产业体系,建立供应链关系;二是孵化合作主体,培育价值链延伸;三是构建利益连接机制,创建产业合作利益共同体。以此来实现田园综合体与相关产业的协调与关联性发展。


三、构建五大支撑


 (一)构筑优质的资源支撑。优质的资源,是形成田园综合体公共产品及特色产业的基础,也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打造优质的资源基础? 首先,全面认识与把握田园综合体的资源范围。认识资源的视角应基于田园综合体产业创新的功能需要。与传统农业相比,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形态呈现以下特征: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多产融合的产业创新;是综合性产业集群,满足社会对优质农产品、精神文化及休闲养生等多元需求。要实现这样的产业创新,必须以多元资源系为基础,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通常,传统乡村的资源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乡村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积淀,形成的农业产业与农村文化体系构成的农村文化资源;二是自然风貌与独有的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乡村生态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三是农业生产长期形成的农业优势产业;四是乡村风貌及文化的呈现所表现的资源。其次,创新资源。原始状态的资源只有通过创新资源形态,才能有效成为新型产业创新的基础。如何创新田园综合体的产业资源?一是多功能化创新。主要是指,在保持原有产业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传统产业的多功能性,培育新型功能,推动传统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性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多功能性向产业资源性转化,为新型产业创造资源基础。比如,农业在发挥产品功能外,还能满足人们体验养生、观光休闲等多样化的需求,由此,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多功能性的资源转化,为亲子、中老年养生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转型。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有资源的部分性质来创新新型资源形态,通过相关手段,推动不同资源在公共资源、产业资源及产品资源之间相互转化,从而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三是融合。田园综合体的资源融合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从宏观上看,公共资源、产业资源、产品资源的融合共同支撑田园综合体新型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从微观上看,充分发挥不同产业的功能元素,围绕新型产业创新,推动元素融合,共同形成新的资源形态,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资源条件。第三,资源配置。田园综合体资源配置有三个主要的方向:一是立足某个主导性的产业资源,通过配置新型的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创新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在田园综合体里面,为了丰富与拓展新型产业功能,需要重新植入新的产业资源,从而为新型产业创新创造条件;三是为提高产业经营效率与产品市场收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公共资源的高端配置,形成公共资源、产业资源、产品资源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构建产业集群创新支撑。推动田园综合体产业集群创新需要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做好战略定位,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创新机制。战略定位就是要确定好田园综合体为谁服务以及以什么方式提供服务。面向市场需求,关键是区分区域市场、季节性的时间市场、不同的人群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以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的供给进而实现产业创新。其次,以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就是要不断的寻找与确定新的产业服务对象;升级,是指在确定服务对象的基础上,不断的分析与把握对象发展与变化的新需求,通过创建需求决定供给的产业发展机制,创建起产业创新始终紧跟服务对象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密切联系服务对象,紧跟对象需求,不断满足对象需求始终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过程中,推动转型升级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主要抓手。产业转型升级往往表现为由单一农产品供给向农产品、文化体验休闲、自然生态养生等多元服务转型,由初级产品的供给向高端有机生态农产品供给方向发展,由各自独立向集群化转化的发展态势。第三,构建不断升级的产业集群结构。通过产业创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传统产业、新型产业及战略性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还要以特色的优势产业为支柱,形成多元化产品集群、企业集群、品牌集群,核心产业与外延产业创新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多元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

(三)提升综合服务与治理能力支撑。田园综合体的服务能力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决定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经营主体的比较效益不断提高,经营综合成本不断降低。主要表现在市场的占有能力、资源的争夺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能力上。主要通过有效的服务及公共产品的高效配置来实现。服务是主体与对象的价值关系。提升服务能力要把握以下方面:首先,确定服务对象,实现精准服务。精准服务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田园综合体内部的生活与经营主体;二是市场的需求主体也是田园综合体产业服务对象。精准服务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田园综合体内部主体在经营与生活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帮助。二是为产业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的市场服务,也就是对市场需求提供的有效供给。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服务的本质是帮助解决困难。所以,要服务好,就必须“找问题,想办法”。第三,以“节省”实现服务优化。一切服务的优化行为,从本质上说,在于帮助服务对象“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就是创建对资源持续的“节省”能力。第四,创建服务平台,引导自我服务。通过构建产品服务平台,建立对象自我服务新模式。通常,区域服务能力支撑通过区域政府服务、市场机制、产业集群能力、社会公共服务等综合性服务体系的构建来实现。

治理是主体超载自我公共需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治理的本质是社会经济主体及其组织公共权利的表达与决策机制。治理的目的是解决经营主体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治理方式反映的是一个区域社会发展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是区域发展最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田园综合体治理方式的创建,关键是要明确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问题。首先,明确治理主体。治理主体就是田园综合体的经营与生活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各类经济组织、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其次,把握公共产品的范围。通常,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三个层面:一是农户及生产经营者日常生活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二是产业发展对资源的公共性服务需求;三是经营者的精神文化与政治生活需求。第三,构建实现路径。一要组织。依据不同公共产品需求的性质,创建代表路径。立足行业,或者区域,建立长久的,或者临时的组织来实现公共意愿的表达。二要表达。通过创建表达平台,组织起公共产品的需求,做到合理、全面、准确、及时。三要建立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通过广泛表达与集中决策,将零散的需求,转变成公共产品性质的需求。第四,政府主导。政府部门要参与路径组织,参与并主导公共产品的确定,建立沟通机制。其目的是变民间分散的需求行为为政府与社会共同的治理行为,以此实现公共产品的建设,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第五,评价与纠偏。建立对公共产品的公示及效果评价机制,形成公共产品的表达与协商,决策与评价,发展与调整机制,以此推动公共产品的创建。

(四)夯实“三农”支撑。在创建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三农”作为田园综合体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是能否创建可持续发展田园综合体重大的原则问题。

传统的“三农”是田园综合体发展重要的资源基础。农村文化及相关产业元素的功能化转型与融合发展为创新新产业创造条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创建新产业、新业态、新市场与新服务,来实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提供农村文化体验与乡村自然生态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供给。

传统“三农”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强劲动力。传统“三农”向“新三农”发展转型,以重塑新农民,创建新农业,发展新乡村的方式来表现,正是“新三农”发展的内存动力推动着田园综合体发展。

新“三农”所承载的现代农民,现代农业产业及现代乡村,是田园综合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产品的载体,实现着田园综合体为社会提供的综合服务。

如何才能夯实“三农”对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首先,要转型。总体来说,就是要推动传统“三农”向“新三农”发展转型,为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构筑发展基础。具体来说,就是推动传统“三农”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化,由功能相互独立向彼此融合,由自我服务向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对新资源的需求方向转型。

其次,要升级。以重塑新农民、新农业、发展新乡村为抓手,全面推动传统“三农”升级发展。重点是做精做强现有农业,推动农业向生态化、景观化、精品生态有机方向发展,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传统农民向“业主型产业农民”方向发展。创建新乡村,就是要推进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的创建相互融合,着力创建生态和谐、艺术美感、文化传承的新乡村,为构建起高端的公共资源创造条件。

第三,要创新。创新的目标,就是要结合传统“三农”的转型升级,推动创建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坚持市场化。面向服务对象,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由市场决定产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二是创意引领。发挥主观创造能力,发挥思维创造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依据人们的好奇心,对真、善、美渴求的本原需求,采取多样化元素融合方法,以赋予创意灵感的产品,引导创意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融合创新。一方面,按照市场的需求,以功能化产品创新,引导多元素融合,以元素的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体验、产品的融合,提升产品的文化精神体验价值,促进传统产业环节特别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融合,促进生产者与经营者一体化,从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乡村、农业、农户生活方式的融合。

(五)构筑发展的灵魂。灵魂就是特色。田园综合体的灵魂就是田园综合体的特色,是田园综合体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的外在展现。如何才能构筑起田园综合体发展的灵魂?

首先,注重“精品”打造,按照“自然和谐、艺术美感、文化传承”要求推进精品建设,与此同时,力求在产业、公共资源的配置、建筑、产品及服务方面展现与植入精品要素。

其次,培育与塑造民众精神家园,使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成为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载体与传播中心。一个村庄特有的乡情、乡愁、乡景是人们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思念的寄托,同时,也是心灵回归,寻找真我的独有精神家园。乡村所塑造的精神家园是有别于其他文化活动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精神力量。

第三,创建品牌体系支撑。品牌体系对田园综合体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品牌支撑品质服务。区域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内涵及其人们的认知指向,它是标识系统与品牌内涵的有机统一。一个品牌是良好服务的体现与载体,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引领性的文化价值符号。二是品牌支撑市场拓展。良好的品牌是是一个产业或者集群为社会提供服务内容与方式的集中体现,所以,不同人群将依据品牌的指向了解服务,体验消费,这是品牌市场价值的充分体现。三是品牌支撑可持续发展。一个区域品牌是由不同的产业品牌、产品品牌构成的相互支撑的品牌集群。不同产业的不断创新,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才能做好品牌对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支撑?首先,做好品牌定位。也就是一个品牌的市场服务及价值的最集中的体现。其次,要做好品牌体系的建设。注重公共品牌塑造,产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的创新。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服务与推进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市场的形成。第三,创新品牌传播。建立公共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相互融合的品牌体系。提升用户传播价值,通过现代移动信息平台,实现服务与传播一体化。第四,做好品牌的管理与运营。做好公共品牌使用的监管,使品牌成为产业开发,市场拓展,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创新推动田园综合体创建


创新要从变革传统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开始。树立发展的新意识,是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的前提。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传统“三农”是未来乡村发展的资源宝库。创意与融合引领新型农业创新发展。

首先,做好资源创新。新资源的创新要依据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创新的要求来配置。主要有三个主要路径:传统产业或者资源的多功能化;多种产业元素融合创新;依据产业发展及田园综合体功能拓展的新需要进行新资源的配置。

其次,做好新市场的创新。市场的创新要在三个层面上来展开:一是依据现有资源禀赋,做好市场的战略定位。创建起时间市场、人群市场、区域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二是推动销地市场与产地市场一体化,多业产业市场融合发展。三是产业供应链主体角色功能相互融合。推动传统销地市场形态向产业与销地,有形与网络市场相互融合发展转型。

第三,做好产品创新。坚持面向市场,紧跟区域、人群、时间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与创新服务产品。同时,提高文化元素在产品中的价值,实现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创新的有机结合。还要结合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实现单个产品创新与多个产品组合创新的结合。以产品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实现田园综合体为社会与市场提供综合服务。

第四,做好新业态创新。新业态的创新要体现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与服务产品功能化的统一。创建市场需求内容与需求方式相协调的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建立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型产业,创建生态休闲养生型、文化体验型等多形态的新型农业产业。

第五,做好新产业创新。田园综合体的新产业创新,其动力来源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内容与需求方式的变化,立足的是产业资源的创新,实现形式是产品的不断创新为社会提供的有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需求、产品形态、资源创新”是决定新型产业创新的三大要素。

田园综合体存在与发展的状况向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推进田园综合的创建过程中,还要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突出“投资、土地利用、运营”三大创新重点。

积极推进投资创新。田园综合体投资需求体量相对较大,存在投资供给能力的相对短缺与不足;与此同时,由于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创新集群,资源权属与利益主体多元化并存,需要构建起合理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另外,田园综合体的资源属性也表现为公共产品性、产业创新性及产品性多性资源的并存,不同性质的资源直接影响投资的效率。

投资机制创新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金融、企业、农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的关系。总体来看,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机制”的总原则。政府要加强宏观规划与项目监管。在此基础上,构建差异化投资机制。依据不同产品与产业性质,采取不同投资组合机制。公共性质资源的配置具有公共性质与长期性,不能直接转变成产业收益,如基础性的交通设施、具有艺术美感的生态系统、多元化的民风民俗及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需要构建起政府立项,企业运营,政府购买及政策支持的投资机制,在具体的管理与维护过程中,还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长远性的公共产品的投资。对具体产业运营的投资,也要正确处理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产业性质,采取补助、购买、租赁、投资分期返还等多种方式,促进产业又快又好的大发展。

在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及创建法人机构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政府的宏观服务与项目监管,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地位,是田园综合体投资创新必须加以研究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具体的产业为载体,以供应链为纽带,构建利益连接,组建利益共同体,一般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一是共同合资,一体化经营;二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伙伴的形式;三是产供销合理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投资创新。一切投资机制的创新,其立足点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及社会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将农民及集体组织的生产资料、土地、房屋、劳动能力进行资源化的创新,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主体,以推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是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过程中投资创新的有益探索。

还可以依据投资回报与收益方式的不同,引进PPP战略投资,探索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BTO:建设-转让-运营、BOO:建设-拥有-经营、TOT:转让-经营-转让 、TBT:转让-建设-转让、LBO:租赁-建设-经营等多种运营方式。结合特色产业,创建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充分调动政府、金融及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大发展。

做好土地规划与利用创新。在推进田园综合体创建中,随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的创新推进,传统乡村加快转型升级,农村发展与传统土地规划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规划衔接不足,一些新产业建设项目难以落地。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新建设施用地需求亟待破解土地规划与利用难题。二是用地政策系统性不够。田园综合体是综合性产业集群,涉及土地用途和权利类型复杂多样。现有政策可能成为推进田园综合体创建的制约。三是田园综合体新业态用地政策亟需明确。新业态、新产业、新功能的兴起,新的用地需求与传统农地规划的矛盾日益显现。

农业土地利用的创新应该依据现有政策,以提高土地的效率,发展现代乡村为出发点。助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提高农业土地价值,让广大农民在推进田园综合体的创建过程中受益。

土地规划有多种路径:一是要素化。通过租赁、入股、流转等方式,使传统农民成为现代“业主型产业农民”。二是功能化。发挥土地区域功能,使之成为推动新型产业发展的助推力量。三是资源化。与盘活农村现有集体经济组织、外出农户现存僵化资产、创新新产业有机结合,做好功能布局,搞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土地的整体效率。四是资本化。与新型产业为载体,通过土地、劳动力及不同资产的有机结合,组成相应实体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户可持续的收益增长。五是通过土地与其他资产的有机结合,以壮大新型农民产业大军为引领,引导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新型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重点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相关产业与服务。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为现代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田园综合体在高起点上运行。


强化运营创新。首先,要配置高端公共资源。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生态和谐、艺术美感、文化传承”的精品化建设理念。高端资源的配置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景观化创新与创意呈现;本土特色文化元素提炼与创意呈现;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创意呈现;区域精神家园的创建与服务创新;农耕文化核心元素创意呈现以及现有村庄民俗与民宿创新。其次,产业资源配置与市场培育。重点是结合高端公共资源的配置,确定服务对象,做好市场定位,按照需求分析,做好服务产品开发,以服务产品的开发创新启动市场。建立“边开发,边运营”的市场运营机制,市场运营启动与市场持续运营有机结合。第三,品牌诠释与传播推广创新。关键是对田园综合体公共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市场化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做好品牌管理与推广传播。比如,我们对湖南一个地方的田园综合体的品牌与价值进行了如下诠释:“曾家河,一个人人都想去看看的江南水乡!”第四,创造市场。田园综合体的新产业,新业态,其市场态势的形成,往往需要造势以不断推动市场的发展。要做好市场的造势,有必要与二十四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开发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论坛”,与区域性旅游市场连接,与全国艺术创造、会议、研究基地对接,创建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发展态势。


作者:刘年艳/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研究专家

来源: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平台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