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为何要出台方案?有哪些针对性举措?如何实现节粮减损?中央农办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方案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相当繁重,空间很大。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节粮减损有助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同时,开展节粮减损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粮减损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问:方案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答:方案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生产环节。针对播种粗放、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方案提出,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械和关键技术;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储存环节。针对仓储设施老化陈旧、仓容缺口大以及农户储粮损失大等问题,方案提出,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升级修缮老旧仓房等。——运输环节。针对专业化粮食运输车辆装备应用不足、标准化运输程度不高、抛洒遗漏等问题,方案明确,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加工环节。针对粮食过度加工造成的出品率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和浪费问题,方案明确,要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如制定修订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有效利用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
——餐饮消费环节。方案从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分别进行制度规范约束、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消费理念引导,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问:如何落实节粮减损要求?
答:方案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评估机制、执行监管上协同发力,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完善制度标准。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构建符合节粮减损要求、促进粮食节约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调查评估机制。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加强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制度。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