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1日 12:13:08 浏览量:1215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碳排放的最高点即为碳峰值。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碳排放进入下降通道。我国目前碳排放虽然比2000至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增速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尚未达峰。碳中和即净零排放,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净零排放,碳中和要求人为排放源与通过人为方式进行的林业管理碳汇、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等吸收汇达到平衡。碳中和目标可以设定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层面。


“近零排放”首次在正式渠道的气候变化文件中提及是在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提到,如果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全球温升比工业化前不超过2℃目标的话,需要在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接近或者是低于零,即“近零排放”。碳中和、气候中和的概念则是在2018年IPCC发布《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中提及的。气候中和是指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该报告提出如果控制温升不超过1.5℃,需要二氧化碳排放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实现全球碳中和意味着气候系统的变化在长期时间内将保持近乎恒定。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着力点,也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疫情后全球实现绿色复苏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基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工业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但这种以工业财富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必然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以及资源的消耗,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不可持续。要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幅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一方面,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脱钩。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碳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这背后,又取决于价值观念或“美好生活”概念的深刻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就代表这种价值观念和发展内容向低碳方向的深刻转变。


另一方面,大幅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出现,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中国采取大力减排行动,就为加快这种转变建立了新的约束条件和市场预期。全社会的资源就会朝着绿色发展方向有效配置,绿色经济就会越来越有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就会加快。


来源:学习强国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