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广东计划五年内“两步走”,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5日 17:36:47 浏览量:777

日前,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渔港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的主要内容。


水产品总量全国第一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表示,2019年以来我省水产业连续两年领跑全国,水产品总量蝉联全国第一。2020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840.71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75.81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746.65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0.4%增加到2020年的85.25%,年涨幅2.4%。草鱼、罗非鱼、鳜鱼、鲈鱼、乌鳢等28个养殖品种及多个水产苗种产量均列全国首位。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37万吨,预计有望继续领跑。


同时,海洋捕捞业5个捕捞品种也列全国首位。我省登记在册渔船29500多艘,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渔民约24.4万人,沿海共建有112个渔港,为渔船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以来,我省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及统筹省财政专项资金,共投入18.7亿元,实施了56个渔港建设项目,我省渔港保障渔船有效避风率从2015年的33%上升至65.5%,增辐为全国之首。


推进渔港建设攻坚行动。2022年计划完成全省17个渔港经济区“渔港一张图”系统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的珠海洪湾、汕尾遮浪、江门广海、湛江霞山4个渔港开展防污治理为重点的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全省25个一级以上渔港落实渔港综合管理制度,推动17个渔港经济区所在市县编制发布本区域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启动2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


启动3-5个平安渔港项目建设,推动18个渔港在建项目建成验收,已有8个完成交工或竣工验收,其余10个渔港预计在2022年内完工。计划到2025年建设3-5个渔港经济区及10-15个平安渔港,推动全省沿海二级以上及全国定点上岸渔港全部落实渔港综合管理制度,目前全省112个渔港已经全部建立渔港综合管理制度,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加快水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到2022年扶持主产区、主导品种塘头冷库、冷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拟结合广州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进行试点,在原有23个水产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基础上继续创建。计划到2023年,建成广州、佛山两个养殖池塘省级改造示范市,打造不少于30个美丽渔场、10个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成10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智检小站。计划到2025年,优化近海传统养殖。支持潮州、珠海等市开展海洋传统养殖网箱升级改造示范,建设汕头、惠州、珠海、阳江、湛江五大深远海养殖区。


加快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计划到2022年完成推动海洋牧场产业化发展,启动珊瑚修复示范场建设和海洋牧场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海洋牧场+深水网箱”产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启动“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和“海洋牧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模式建设。


建设17个渔港经济区、1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高庆营介绍,广东将统筹建设17个渔港经济区,其中国家级渔港经济区8个,明确广州番禺、汕头南澳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作为广东省渔港经济区先行先试区。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使之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截至2021年,我省累计建设人工鱼礁区50个,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投放人工鱼礁331万空方,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335平方公里。其中养护型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4%,排名第一。同时,我省结合人工鱼礁建设开展增殖放流,统筹各类资金3亿元,共增殖放流海水鱼类、贝类、虾类苗种34亿尾(粒)。着力建设“互联网+海洋牧场”模式,搭建海洋牧场立体观测体系,打造具有核心自驱动能力的智慧牧场,实现海洋牧场区“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重点培育海上垂钓、渔区观光、海洋研学等海洋牧场旅游新业态,建立海洋牧场产品产地认证系统,实现海洋牧场产品可追溯。


生态环保方面,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从中央渔业油价补贴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中统筹了5450万元,在广州、佛山、江门、清远、韶关和梅州等市开展了多个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并且大力发展“集装箱+生态池塘”集约养殖与尾水高效处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此外,从2016年开始,广州、佛山、中山、东莞4市出台了池塘升级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的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广州将尾水治理纳入“河长制”,2018-2019年共完成全市20.4万亩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水治理,尾水治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治理的池塘100%达到二级水标准,67.8%达到养殖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番禺打造大湾区渔业中心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蔡伟科表示,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附加值较高的海水养殖品种资源丰富,养殖规模居全省前列。到2025年,要成为广东省“十四五”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0年,构建产业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成数字渔业总部经济和国际海洋渔业文化交流中心。


计划新增1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4个渔业产业提升项目、4个渔旅融合项目,做大做强至少2家渔业龙头企业,打造至少2个渔业品牌,并将发挥莲花山渔港龙头引领作用,优化提升番禺东部文旅休闲廊道、南部生态绿色观光廊道,推动形成渔业科技创新核心、渔业文化展示核心、三产融合示范核心,发展国家级工厂化育种育苗样板区、国家级名优特色水产种业繁育区、国家级水产种业数字化示范区、名优水产种苗推广经济区,形成辐射带动石楼、石碁、桥南、沙湾、化龙5个镇街协同发展的渔港经济区,逐步形成“一港引领、两翼提升、三核推动、四区发展、五镇协同”的总体布局。


南澳渔港经济区总投资12.84亿元


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志涛表示,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84亿元。经济区预计到2024年,基本完成云澳中心渔港、后江渔港、吴平寨渔港、鹿仔坑停泊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从而提高港区卸鱼效率、补给效率、作业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渔船有效避风率100%,渔业总产值达到26.5亿元。预计到2030年,南澳渔港经济区可实现年总产值59.7亿元,各渔港的卸鱼量达到19.2万吨,年游客接待规模将达到900万人次。


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落地建设,对促进南澳及周边地区渔业三产融合、推动汕头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