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科技小院虽小,背靠充满希望的田野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4日 11:47:02 浏览量:4709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背靠的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依托的是涉农高校的科技与人才培养力量,孕育着广袤乡村美好的未来。
在科技小院中萌生的,是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是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需要回答的课题。对涉农高校而言,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培养单位实践培养环节较薄弱,有的研究生对“三农”认识程度较低、知识面较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科技小院有助于解决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广阔的田野是授业课堂,也是干事创业的舞台。通过科技小院,学生们从书斋走向村庄,切实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从农民需求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并锻炼吃苦耐劳、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扎根大地、接地气。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结合,有助于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科技小院中培育的,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力量。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不仅是田野大课堂的学习者、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服务者、贡献者。教育部的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10多年来,先后有800余名校内外导师和15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中,科技小院师生开展的田间观摩活动辐射8万余人,累计线下培训农民20余万人。在小院里收获成长的,不仅是涉农高校的研究生,还有广大农民群众。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科技和人才,正是科技小院为农村带来的宝贵财富。一方面,师生将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群众可用的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科普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高校师生与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成为生生不息的乡村人才振兴源泉。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10余年来,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300多个科技小院。可以想见,这个春天之后,随着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广,更多的科技小院将出现于广袤的田野间,与之伴随的是更加美好的乡村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协会通知
更多- 关于 2025 年度继续开展乡土人才培育活动的通知
- 关于2025年开展乡村振兴堂“果蔬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的通知
- 关于邀请加入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函
- 3·5学雷锋助春耕 |广东省农技协组织专家团亲赴田间,开展果蔬与水稻春耕播种示范教学直播
- 3·5学雷锋助春耕 | 广东省农技协专家率队赴东源县开展"学雷锋助春耕"实践活动
- 3·5学雷锋助春耕 |广东省农技协组织专家团下沉南沙开展助春耕活动-专家下田助春耕,科技春雨润心田
- 关于征集开展“3·5”学雷锋全国农技协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务联合行动宣传材料的通知
- 关于开展“3·5”学雷锋全国农技协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务联合行动的通知
- 关于召开广东省农技协校协企合作 暨产教融合产学研创合作研讨会(兴宁)的通知
- 关于征集2025年第二批广东省农技协智库成员入库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