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8日 10:13:50 浏览量:240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协联合会,中国农技协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科技小院各省联盟、科普教育基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党组关于推进农技协组织振兴有关指示,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024年1月5日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指示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党组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立足全国各级农技协总体发展和需求,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群团工作、科协工作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坚持科技为民服务,夯实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完善会员服务体系,扩大组织联系覆盖面,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农技协党建工作,坚持科技为民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肩负起桥梁纽带职责,团结引领农技协组织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农技协组织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坚持创新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组织发展模式,推动农技协与科技小院、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主体等各类主体融合共生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对小农户的覆盖面和辐射带动面。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各地农情和农技协发展的差异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精准服务,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服务网络,促进农技协组织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农技协组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6年,各级农技协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联系广泛、服务农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的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创新创造的能力显著增强,打造1000个科技工作者与乡土人才结对试点,培育1000名以上高素质农技协带头人。

——各级农技协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网络的断点和堵点逐步连接和疏通,农技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动员能力明显提升。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增一批、建强一批、激活一批基层农技协,农技协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渠道进一步打通,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成效显著。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会员为中心的联系服务机制和会员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专家智库和乡土人才库进一步扩大,乡土人才培训、推介、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体系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创造激情进一步激发,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能力明显增强。

——协会自身建设开拓新局面。协会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委员会指导服务基层农技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小院建设、评估、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农技协工作新平台逐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协会政治引领力

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好科协系统网上党校平台,开展党建专题培训活动,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协会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开展农技协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各地党建工作典型经验,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2.坚持和加强党对协会工作的全面领导

严格落实协会党委工作制度,加强秘书处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提升协会风险防控能力。

(二)建强建优农技协组织

1.推动各级农技协组织建设

聚焦服务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重点推动欠发达地区地县农技协或基层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逐步扩大农技协组织在欠发达地区的服务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各级农技协因地制宜设立分支机构,层层强化对基层农技协的指导与服务。建立农技协组织评估、选树工作机制,为基层农技协“建档立卡”,加大农技协负责人培训力度,组建讲师团,分类推进农技协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2.强化组织赋能

实施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行动,各级农技协梳理形成资源服务清单,建立完善各级各类资源向基层农技协组织有效下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赋能模式。依托专业委员会推动脱贫县产业顾问组、科技服务团建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聚焦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对接各级农技协组织,做强做优技术咨询、产业规划、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促进脱贫县产业提质升级和农技协组织发展。

(三)壮大农技协人才队伍

1.团结凝聚农业科技工作者

完善以会员为中心的联系服务机制,建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引领吸纳,加强农业科技专家智库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举荐力度,用好“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系列奖项举荐渠道,选树“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工作者”,激发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2.育好用好乡土人才

通过各级农技协广泛挖掘乡土人才,扩大乡土人才库。实施科技人才与乡土人才伙伴计划,畅通科技转化、推广渠道。完善“乡村振兴大讲堂”“躬耕学堂”等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乡土人才推介活动,选树“百强乡土人才”,重点关注处在成长成才起步关键阶段的乡土人才,逐步形成全国农技协乡土人才培训、推介、评价、奖励体系,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四)创新农技协工作平台

1.擦亮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品牌

实施科技小院赋能行动,加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机制建设,提炼科技小院科协模式。突出提质增效,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有序推进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完善科技小院建设标准和评估机制,举办交流观摩活动,加大选树宣传力度,推动科技小院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2.强化农村科普能力建设

推动农村科普与当地“三农”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动员各级农技协组织实施“3·5”学雷锋助春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科技示范、农耕研学等有机结合,鼓励基层创作农村科普作品,深入开展与农耕文明、生态低碳相融合的农村科普,有效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3.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民间科技组织优势,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主要创新型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之间的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鼓励、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技协、科技小院开展对外交流项目。运用好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各类平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科技交流合作体系。

(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深化协会内部治理

健全完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机制,提高理事、常务理事履职能力。优化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布局和工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分支机构打造工作品牌,有效指导服务相关领域的基层农技协发展。建立健全理事长办公会、秘书处工作会等制度机制,提升协会依法依章治理水平。每年召开全国农技协秘书长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等,加强联系和服务,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协会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2.提高数字化工作水平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建立开放融合、互动共享的“智慧农技协”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有效对接,引导服务资源下沉乡村和精准落地。推动农技协工作全面数字化,增强网上组织动员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业务与平台深度融合、各级农技协工作深度协同,打造网上“农技协之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技协是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对农技协的指导与支持。各级农技协要主动向同级科协请示汇报工作,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承担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工作评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协同推进农技协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搭建农技协体系工作人员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各级农技协落实重点任务的执行力、实效性。完善农技协体系工作人员考核评优机制,奖励先进工作者,激发工作热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调研宣传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各级农技协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推广农技协服务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农技协宣传工作体系,深入挖掘基层典型,打造接地气的宣传作品,拓宽传播渠道,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农技协工作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