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 (第二批)申报入库指南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16:05:40 浏览量:1847

一、现代种业提升项目

(一)总体目标

为充分发挥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2021年重点支持种质资源、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良种繁育等相关项目建设,推进我省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我省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引领支撑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二)扶持项目

1.优质荔枝采穗圃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围绕荔枝品种结构调整需求,在粤西、粤东、珠三角等荔枝主产区建设优质荔枝品种采穗圃,主要包括建设基础设施,购置机具等,田间管理和产量补贴等,保障我省荔枝高接换种接穗的供应。

(2)绩效目标

每个项目在荔枝主产区建成200亩以上的优质荔枝品种采穗圃,供应荔枝品种更新换代的接穗。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由广东省内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事业单位等独立法人机构牵头申报、实施。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2.南药、甘蔗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南药:建设南药省级良种繁育基地,以溪黄草、广藿香、岗梅、两面针、三叉苦、九里香、南板蓝根等我省地产特色作为重点种类,开展南药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和示范推广等,提升南药现代种业工程,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的模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南药产业化种植提供资源、科技和良种种苗支持。

甘蔗:根据糖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甘蔗省级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开展甘蔗优异种质的优选、提纯、复壮、扩繁利用以及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等;在已有科研条件的基础上,购置产业发展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完善试验、鉴定、示范设备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育苗工厂及育苗大棚,配套完善组培室、种苗生产车间等。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支撑我省甘蔗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2)绩效目标

南药:建设南药种质资源圃和良种选育圃,收集南药种质200份以上;育成或筛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南药新品种(品系)2个以上;建设南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主体面积达到200亩以上。年繁育优质南药种苗达500万株;制定5-6种南药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繁育的南药种苗辐射带动在优势产区推广种植3000亩以上。

甘蔗:育成或筛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甘蔗新品种(品系)2个以上;种苗繁育能力显著提升,年生产甘蔗种苗能力达500万株以上; 建立甘蔗良种繁育基地100亩以上,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00亩以上;辐射带动扩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5万亩以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 广东省内从事南药、甘蔗育种及相关技术研究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事业单位牵头申报、实施。申报单位需要在省内本产业的科研实力处于先进水平,掌握前沿性育种技术并已取得较好研究成果;拥有一支稳定的种业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团队,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成果显著,具有完成本项目实施目标的配套试验实施设备等。

② 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 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荔枝综合保鲜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

(一)总体目标

针对我省荔枝产业综合保鲜加工利用存在技术短板,围绕荔枝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利用,全产业链开展补短板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已成熟的荔枝保鲜加工技术,提升荔枝保鲜产业链附加值,开发营养健康荔枝加工新产品,推动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扶持项目

1、新型主推优良荔枝品种精准保鲜及加工技术研究

(1)建设内容

针对特早熟优质、中熟特优质、晚熟或特晚熟优质品种,以及新型主推荔枝品种的不同保鲜特性,同时针对不同品种荔枝的保鲜需求研究荔枝冷库预冷、冰水(浆)预冷、真空预冷等快速冷却技术,研究荔枝清洗、消毒、抗氧化技术及气调保鲜技术,开发荔枝专用保鲜膜,研发针对电商物流的保鲜荔枝产品。研发主推优良荔枝品种加工适宜,试制果汁、罐头、果干、发酵酒等产地初加工产品并对加工产品营养、风味等品质进行评价,确定新兴主推荔枝品种适合加工的产品类型,制定其产地初加工标准规程。

(2)绩效目标

构建新型主推荔枝优良品种的保鲜加工技术规程3种以上,制定保鲜加工品质质量标准2种以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省级独立法人机构。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 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 申报科研类项目的科研机构或高校须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科研平台条件。项目申报内容应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和技术、经济指标。

⑤ 申报的推广类项目所推广的技术主体内容应经过第三方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及以上或列入了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⑥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令2020年第7号)的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组织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掌握农药包装废弃物可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测算资源化利用的收益和费用,为推进我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持。

(二)扶持项目

1.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1)建设内容

按照“风险可控、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对回收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塑料瓶)分类、挑选、清洗、破碎、改性造粒等,试制可再利用塑料原料,将不同级别的可再利用塑料原料加工成不同类型的合格产品,探索我省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2)绩效目标

完成1种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形成1种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塑料瓶)资源化利用项目报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 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申报。

② 需具备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设备设施。有专门的运输车辆,清洗、破碎、改性造粒生产线,以及相关的环保设施,三废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有再利用产品的生产设备及质量检测仪器。

③ 具备化工、高分子材料、农药、环保等专业科研技术团队。

④具备丰富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验,具有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产品技术或相关专利者优先。

⑤申报单位具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运作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年来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3)项目资金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 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法人证书、主持人职称证书(复印件)。

⑤其他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成果获奖证书、相关产品证书、单位相关认定证书、配套资金证明等。

(四)其他事项

①申报单位必须确保所申报项目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行性、合规性和完整性,材料数据要求准确、完整,提供的复印件要与原件相符,不得编造、伪造有关证明材料,不得骗取、套取财政资金。一经申报,即视同承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愿意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合同、实施方案等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并提交成果报告。

②申报项目应严格按照本指南规定的内容范围、资金额度进行申报,需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制订经费预算。

③申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可量化的技术指标和考核验收指标。各方任务分工明确、研发或产业化进度科学,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④项目验收前,须经具有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通过后,方可提交验收申请。

⑤申报材料一经提交,不予修改、更换,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回。

四、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技术支撑项目

(一)总体目标

完成相关特色产业发展报告,新增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提升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品质,加强推介,扩大我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影响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扶持项目

1.“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竞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1)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开展营养品质特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品质评价特征指标研究及评价鉴定体系建立,现场采样、外观评价、特征指标营养成分检测、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等的实践,出具评价报告及鉴定报告,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竞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提供技术支撑。推荐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进我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绩效目标

建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鉴定体系;完成250份以上样品分析评价,出具250份以上样品评价报告及120份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力争我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走在全国前列。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单位具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确认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资质,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工作基础。

② 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补助资金标准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8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2.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模式及发展技术路线研究

(1)建设内容

通过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情况调研、分析、研究,探索“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模式及发展技术路线,归纳提炼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总结联农带农经验做法。了解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完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典型案例推广研究、提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管理与建设水平。

(2)绩效目标

建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模式及发展技术路线、数据库及相关典型样本分析、建设模式、推广经验、发展成效等研究成果,编印出版。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单位为省级科研机构、高校或社会学术团体组织,应具有经济学和组织学、互联网应用理论基础和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开展研究的团队,熟悉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具有农业农村调研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研究经验,了解“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要求。

② 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补助资金标准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个别课题项目因涉及较多调研及人员费用,确需更多支出的,由课题申报人提出明确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翔实的证明材料,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法人证书、主持人职称证书(复印件)。

⑤其他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成果获奖证书、相关产品证书、单位相关认定证书、配套资金证明等。

五、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项目

(一)总体目标

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8〕42号),加快建设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开展精准扶贫。

(二)扶持项目

1.水稻生产智能装备省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建设水稻生产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在粤东汕头、粤北韶关、珠三角的江门各建设一个示范基地,购买示范水稻生产机械化使用的智能农机装备,对水稻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水稻生产智能化控制系统。项目要充分体现公益性和示范性,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模式探索,开展水稻关键环节农机智能作业示范研究。

(2)绩效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符合广东特色的水稻智能化生产模式,在粤东汕头、粤北韶关、珠三角组织建设3个水稻生产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省级实施主体不得将项目的设备作为资产入股到合作主体。

(3)申报对象和条件

① 广东省内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省级事业单位等独立法人机构牵头申报、实施,须与有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程+综合农事联合体联合申报。

②申报对象并具有应用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基础条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运作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年来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4)补助资金标准

每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2.丘陵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省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建设丘陵山地智能化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在广州市、茂名市分别建设一个示范基地,购置丘陵山区果茶使用的智能农机装备,对果茶生产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装,建设智能化控制系统。项目要充分体现公益性和示范性,开展丘陵山地生产机械化新模式探索,开展丘陵山地关键环节农机智能作业示范研究。

(2)绩效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符合广东特色的丘陵山地智能化生产模式,在广州、茂名分别组织建设1个丘陵山地生产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省级实施主体不得将项目的设备作为资产入股到合作主体。

(3)申报对象和条件

① 广东省内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省级事业单位独立法人机构牵头申报、实施,须与有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程+综合农事联合体联合申报。

②申报对象并具有应用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基础条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运作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年来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4)补助资金标准

每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3.雷州半岛秸秆机械化离田利用推广扶贫示范项目

(1)资金用途

引进国内外先进秸秆机械化设备,培训相配套的秸秆农机作业队伍,建立甘蔗、菠萝、玉米、水稻等连片500亩以上的秸秆机械化离田利用示范片。

(2)绩效目标

在雷州市那毛村推广一套国内先进的秸秆机械利用设备,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培养秸秆农机手20名以上,建立甘蔗、菠萝、玉米、水稻秸秆机械化离田利用示范片各1个,每片500亩以上。

(3)申报对象和条件

① 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申报。

②要有较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运作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年来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4)补助资金标准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5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法人证书、主持人职称证书(复印件)。

⑤其他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成果获奖证书、相关产品证书、单位相关认定证书、配套资金证明等。

六、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耕地土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

(一)总体目标

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凝聚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与示范应用,加强农业生物物种资源及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及环保能源发展,为广东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扶持项目

1.良种鲫育繁推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1)建设内容

针对种苗生产和鲫养殖的需求,开发鲫SPF种苗生产技术,建立SPF鲫种苗生产体系,并应用于生产;开发优质鲫种苗生产技术,重点解决种苗高密度培育和培育水体水质调控的技术耦合,提高单位水体产量与实现培育鱼苗尾水处理达标;开发高效鲫人工扩繁技术,应用现代精子检测技术建立鲫精子检测方法与开展标准制定的研究,开展鲫生殖调控技术研究,现实鲫繁殖期在人为干预下可控、延长。集成先进的稻田、山塘、池塘鲫养殖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培训开展鲫优质品种的养殖与推广。

(2)绩效目标

建立SPF鲫种苗生产体系1套;开发优质鲫种苗培育技术1套,3公分鲫水花亩产能力超过20万尾,并实现培育鱼苗尾水处理达标;建立稻田、山塘、池塘鲫养殖模式各1套;应用现代精子检测技术制定基于生产应用的鲫精子企业标准1个;形成的鲫生殖调控技术与方法可实现鲫人工繁殖期一年达十个月,较传统方法的时间明确延长。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含部属高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2.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

(1)建设内容

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分布、发生危害调查与评估,明确分布危害及传播扩散风险情况;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及集成技术体系;建设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示范区,为我省应对、防范和处置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2)绩效目标

选择我省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地区重点区域,明确主要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提出4-5种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监测技术及规程;建立2-3种重要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集成技术体系;建立示范区4个;编制技术手册4-5本。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事业单位(含中央驻粤单位)。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3.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1)建设内容

开展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技术研究;研发适用于华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技术;阐明生物协同净化降解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的内在机制,为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2)绩效目标

研发适用于华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技术1-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阐明生物协同净化降解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的内在机制;撰写技术报告1-2项,为开展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单位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4.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和重金属污染水田钝化剂喷撒装备研发项目

(1)建设内容

建立适合进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场检测的方法体系;将现场快速检测数据与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场检测方法体系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行喷撒装备的行走系统、输送、喷撒等关键部件的研制,集成研制中小型履带式水田钝化剂喷撒装备;通过现场试验完善试验样机,选取广东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现场演示作业,引导农户接受新的生产模式。

(2)绩效目标

建立适合进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快速检测的方法体系1套;评估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快速检测方法体系的可靠性,编写评估报告1份;研制中小型履带式水田钝化剂喷撒装备1台;进行现场试验示范,推广机械化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能力从事农机科研或推广的省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拥有开展项目所需的研究设施、示范基地等硬件,具备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措施筛选项目

(1)建设内容

选取安全利用类耕地相对集中的县,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示范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和模式筛选,力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绩效目标

主栽试验作物为水稻,试验种植面积每季不低于2000亩,一年2季;可新建替代种植试验区,面积不超过200亩;项目区安全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并形成至少1套适合当地推广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提交1份中期总结报告和1份终期总结报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该项任务所必需的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6.农业转基因安全例行监测项目

(1)建设内容

抽检主要农作物种子、植株及相关制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严防转基因作物种子非法生产与经营;对参加区域试验及广东省主要科研基地的水稻、玉米开展转基因成分检测,进一步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源头监管,有效防范以水稻、玉米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转基因材料非法扩散;对转基因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进口转基因生物的合规使用。

(2)绩效目标

完成全省地级市水稻、玉米种子市场、番木瓜种苗市场的抽查和转基因成分检测;完成全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农业科研基地的田间抽样及快速检测,抽检样品数不少于200份;完成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许可证的现场考核、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等现场考核与监督检查,以及其它常规性任务不少于10次。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是具有开展农业转基因监测检测所必需的相关资质。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7.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样品采集项目

(1)建设内容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按照三年一轮回,计划2021年在450个点位开展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每个点位采集一个土壤、一个农产品,共采集不低于900个样品,每个样品采集和流转到指定检测单位。

(2)绩效目标

按照年度监测计划和省控监测样品采集、流转技术规定,在规定时间内采集450个土壤样品和450个农产品样品,做好采样登记和质量控制,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将样品流转到指定检测机构。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该项任务所必需的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9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8.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样品分析测试项目

(1)建设内容

按照三年一轮回,计划2021年在450个点位开展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共分析测试不少于450个土壤和450个农产品样品,并流转到指定检测单位。检测指标如下:土壤:镉、汞、砷、铅、铬和锌等5种重金属总量,pH值;农产品:镉、汞、砷、铅、铬等5种重金属总量。

(2)绩效目标

按照年度监测计划和省控监测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少于450个土壤和450个农产品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做好采样登记和内部质量控制,并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外部质控检查,形成检测报告及数据报送项目主管部门。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该项任务所必需的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④已申报“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样品采集项目”的单位不可再申报本项目。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9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9.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项目

(1)建设内容

开展广东省农业野生资源本底调查,对重点农业野生资源,特别是作物近缘种野生资源进行引种保存和评价。对广东地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编目,并对其原生境生态环境调控因素(生存条件)进行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数据与标本馆馆藏数据评估重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变化,编写资源保护与利用战略报告;对重点农业野生植物、特别是重要作物的近缘种进行引种保存。

(2)绩效目标

选择我省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地区重点区域,调查区域内不少于5种主要农业野生植物本底现状;构建区域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1套;构建农业野生植物原、异位生态保护(存)体系,引种保存一定数量的作物近缘种的活体和遗传资源,为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利用广东野外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中央驻粤单位。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该项任务所必需的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10.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探索及技术集成项目

(1)建设内容

探索、集成适宜我省推广应用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撰写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规程(规范)或技术手册。并进行现场示范,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为推动我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绩效目标

探索集成适宜我省推广应用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2种,形成技术规程(规范)或技术手册不少于2套。撰写技术报告不少于2份。提交1份中期总结报告和1份终期总结报告。建设不少于200亩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示范区,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动我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广东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中央驻粤单位。

②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③申报对象具有长期从事相关专业或领域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明显的技术优势;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开展该项任务所必需的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项目“1.良种鲫育繁推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3.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生物协同净化与生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4.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和重金属污染水田钝化剂喷撒装备研发项目;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措施筛选项目;10.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探索及技术集成项目”使用《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项目“6.农业转基因安全例行监测项目;7.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样品采集项目;8.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省控例行监测样品分析测试项目;9.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项目”使用《广东省农业调查和普查项目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法人证书、主持人职称证书(复印件)。

⑤其他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成果获奖证书、相关产品证书、单位相关认定证书、配套资金证明等。

七、种植业绿色发展项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及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实现我省种植业绿色发展目标,推动我省农业健康发展。

(二)扶持项目

1.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支撑项目

(1)建设内容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模式研究,重点研究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的技术模式及其应用,在粤东西北或珠三角地区建立技术示范点,形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程,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5)绩效目标

在粤东西北或珠三角地区建立示范区1个,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00亩,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形成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新模式及作物栽培技术规程;示范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1个百分点。

(6)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 申报对象为省级科研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技术人才雄厚,有相关工作基础。

② 申报单位在广东省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中有独立的单位预算编码,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7)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2.秸秆饲料化应用全产业运行示范推广类项目

(1)建设内容

建立秸秆饲料化全链条应用模式,探索研究秸秆收储、饲料化加工、饲料化养殖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田的整体技术模式,在珠三角或粤东西北地区示范推广。

(2)绩效目标

制定秸秆饲料化整体应用模式的技术规程1套;形成秸秆收储运体系1套;建立秸秆饲料化整体应用示范点2个以上,每个示范点作物面积100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提供有机肥产品经检测报告,有机肥回田应用面积100亩以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省级从事以上相关工作的科研或推广等独立法人机构,具有扎实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及应用技术基础;具有国家或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获得相关专利并具备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

②申报对象在广东省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中有独立的单位预算编码,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3.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示范应用

(1)建设内容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和栽培特点,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及应用试验研究,解决产品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覆膜面积大、残留量高的地区建立示范区,综合评估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安全性、可控性、环境效应和增产作用等,形成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技术规程。

(2)绩效目标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者耕作条件下,研发合适的全生物降解地膜8种以上,每种产品制定1套应用技术规程,建立1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100亩以上。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省级从事以上相关工作的科研或推广等独立法人机构,具有扎实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及应用技术基础。

②申报对象在广东省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中有独立的单位预算编码,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2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4.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模式研究与示范

(1)建设内容

在我省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依据“可以非粮化,不能非农化”的原则,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模式探索,分析土壤、作物污染状况,筛选低累积作物,结合当地农民的种植意愿和产业发展,筛选出适宜推广的调整模式。

(2)绩效目标

形成严格管控类土壤主要污染物调查分析报告1份;筛选污染物低累积作物品种2-3种;形成1-2种种植结构调整模式并进行示范。

(3)申报对象及条件

①申报对象为省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或高校,具有农田土壤修复和耕地质量等相关工作基础,具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设施条件;项目负责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是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带头人,具有土壤学、肥料学、环境科学、作物栽培等专业背景及相关工作经验。

②申报对象在广东省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中有独立的单位预算编码,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

(4)项目资金额度

每个项目申报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需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

(三)申报材料及要求

①《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申报书》

② 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省级项目(第二批)入库申报汇总表

③ 项目申报书中应详细介绍项目申报团队现有的能够为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的人员基础、技术支撑基础、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等,应明确项目详细建设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④申报单位及合作单位法人证书、主持人职称证书(复印件)。

⑤其他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成果获奖证书、相关产品证书、单位相关认定证书、配套资金证明等。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8866号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东3楼308室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香雪地铁站)锐丰中心3栋2005-06房)

电话:020-22162647

联系邮箱:1344201510@qq.com

技术支持:广州市粤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