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资讯】近几年是农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的时期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8日 10:17:59 浏览量:1177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又是一年麦收季。眼下的黄淮海主产区,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追逐着成熟的麦浪,由南向北跨区机收。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1650万台各类农机,一条龙开展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新动能孕育在田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近几年是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是农民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是农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的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一、供给能力提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在不懈努力中取得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由6000亿斤增长到1.3万亿斤,迈上了7个千亿斤台阶。近年来,粮食生产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我们创造了用不足世界9%的土地资源养活世界近20%人口的伟大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天道酬勤。在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的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主要农产品都稳定发展。从城镇超市到乡村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果盘子”多彩,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挑上“金扁担”,这就是“藏粮于技”的力量。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介绍,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国产化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高素质农民数量已达1700万人,对支撑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如今“望天田”加速成为稳产田,这就是“藏粮于地”的力量。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亩均粮食产能提高约100公斤。实施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启动退化耕地治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加快建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单个人轻松管理几十亩地,这就是农业机械化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提升,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已建成453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4%和30%。农业机械化正在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
二、结构调优调新
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有关部门统筹抓好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既保持一定规模,稳定总量,又注重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丰富多样,做到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
结构调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过去小麦主要用来做馒头和面条,现在用作面包、糕点的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达到35.8%;优质稻谷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连续5年增加,粮改饲面积超过1500万亩。畜牧业也在加快升级,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牛羊肉较快增长,更多消费者购买国产奶粉,满足了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产品调绿。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绿色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总面积5万余亩,核心区2000余亩。为了保护好这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地通过土地流转,由公司运营、农户耕种,统一配种、统一施肥、统一销售,既保证了梯田的原有风貌,又确保了大米品质。农户们介绍,由于生态环境好,采取绿色种植理念,化肥、农药很少施用。
模式调新。各地发展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新模式。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组织农户去外地学习循环农业模式,几经试验,成功探索出适合本地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全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从原来的200亩逐步发展到1.4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采用“中间种田、四周养虾、绿色防控”的生态立体模式,亩产效益增收3000元,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品质提升。农业农村部门把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92万个,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摆上了百姓餐桌。
三、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各地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引导上中下游各环节、大中小各主体协调联动,形成农户参与、企业带动、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格局,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大路货”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经测算,2020年,农业总产值10.7万亿元,而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3.2万亿元,休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这充分说明,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值在下降,但农业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作用却日益凸显,乡村产业的产值占比呈上升趋势,为乡村全面振兴铸就了坚实基础。
四、如何评价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一看农产品加工业。农民说,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目前,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达10万余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3万家。初加工加快推进,据测算,仅去年就新增1.4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能力700万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5万亿元;综合利用不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高值利用、梯次利用,形成企业内循环、园区内循环和区域内循环等多种模式。
二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中国游,看山望水忆乡愁。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川滇的竹楼木屋到陕北的窑洞暖炕,无不凝结着人们对乡村的美好记忆,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认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1216个,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000条。乡村休闲旅游业吸纳就业增收能力显著提升,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
三看农村创业创新。农村创业创新领域由最初的种养业向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商等转变。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010万,首次超过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50万。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了直播直销等业态快速发展。
一年又一年,万物生长。对耕耘在沃野良田上的农民来说,丰收既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更大希望的开始。专家认为,今后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农业+”,跨界融入现代要素和时尚元素。发展“农业+”旅游,催生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业+”文化,催生创意农业、田园艺术;“农业+”教育,催生亲子体验、教育农园;“农业+”康养,催生中医中药、功能农业;“农业+”信息,催生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这样,既能稳步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守好安全底线;又能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记者 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
协会通知
更多- 关于开展“政策宣讲专辑”系列活动的通知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技协智库专家入库的函
- 关于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智库成员入库的函
- 关于广东省农技协服务工作站建设认定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应用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招募2025年度“科技专家上山下乡、 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邀请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人才专家入库((技术类)(第二批)的函
- 关于2024年征集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人才专家库高层次人才专家入库(第二批)的函
- 关于开展“科技专家上山下乡”、“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
- 关于邀请人才库专家参加“广东省基层农技协经验交流活动暨农技组织提能行动”活动及征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材料的函